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点源假设下震源参数的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8:01
   震源深度的准确测定对许多地震学所关心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结合近震(震中距<5°)全波形与区域台站(震中距在5°到15°之间)瑞利波振幅谱的震源深度联合反演方法CAP_RWAS。在CAP_RWAS方法中,近震波形反演方法CAP先被应用于震源机制解的测定。而后我们计算出不同深度下的的理论瑞利波振幅谱,并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我们结合地震波形和瑞利振波幅谱的拟合,通过对深度的网格搜索,建立联合反演的拟合误差函数,从而测定得到地震的矩心深度。作为实例研究,我们将CAP_RWAS方法应用于2008年Mw6.0内华达地震与2013年Mw5.6日本东部地震。同时,对于上述两个地震,我们使用“拔靴法”测定了稀疏台网情形下矩心深度的误差。联合反演较好地约束了矩心深度,而且测定得到的结果也被独立的远震深度震相信息所证实。快速准确获取全矩张量是震源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本文中,我们发展了基于近远震波形联合反演的全矩张量测定方法gCAPjoint该方法基于CAP方法,允许理论地震图相对于观测波形时移,因此对速度结构模型较为稳定。同时,该方法结合了震中距50以内与300~900之间的地震波形数据,为全矩张量测定提供了更好的射线参数覆盖和方位角覆盖。我们计算理论地震图并添加噪声作为输入数据,测试该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和输入参数十分接近的震源深度与矩张量。我们将gCAPjoint方法应用于位于兴都库什中等深度地震带的两次中强地震的震源参数反演中。我们测得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和矩张量与Global CMT等地震目录解比较一致,这表明gCAPjoint方法对震源参数的约束是较为可靠的。然而,尽管两次地震的发震位置十分接近,它们的震源全矩张量解具有显著不同的双力偶分量比例。这表明两次地震可能具有不同的发震机理。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315.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基于瑞利波振幅谱与近震波形的震源深度联合反演方法
    2.1 震源深度的研究意义
    2.2 基于瑞利波振幅谱和近震波形的联合反演测定方法
        2.2.1 引言
        2.2.2 数据和方法
        2.2.3 联合反演对实际地震的应用
        2.2.4 讨论
        2.2.5 结论
第3章 基于近远震波形联合反演的全矩张量测定方法
    3.1 矩张量
    3.2 矩张量的分解与震源的分类
    3.3 双力偶源与非双力偶源
    3.4 近远震联合反演全矩张量方法:gCAPjoint
        3.4.1 引言
        3.4.2 方法概述
        3.4.3 理论地震图测试
        3.4.4 实例应用:以发生在兴都库什地区的两次中强地震为例
        3.4.5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辉,刘财,渠广学;地震—大地电磁数据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 李金朋;张英堂;李志宁;范红波;尹刚;;基于光滑约束的磁梯度张量3D正则化反演方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年12期

3 冉海林;;差分吸收光谱反演方法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6年17期

4 邓震;陈超;粱青;张丽霞;;井地磁异常联合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5 朱介寿;骆循;;地球内部三维地震反演方法及其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2期

6 范天锡;大气廓线统计反演方法的改进[J];气象;1988年05期

7 侯杰昌,吴庆麟;电离层等折射指数面速度剖面的无线电反演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8 陈峰;曾宗泳;丁勇;;大气折射反演和近地面反常折射现象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9 徐利治;蒋茂森;;关于Egorychev《积分表示与组合和的计算》一书的评注[J];应用数学;1988年Z1期

10 崔若飞;;τ-p域内的速度反演方法[J];国外油气勘探;198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秀鹤;重磁及张量梯度数据三维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2 井浩;基于波动方程的动力学反演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杨修伟;基于逐渐变形法的储层随机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4 刘昱朗;介质目标反演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5 李雁浩;传热过程的模型预测反演方法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7年

6 敬荣中;地球物理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孙石达;磁总场异常及其梯度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何方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统计反演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轲;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10 段四波;高空间分辨率全天候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哲;点源假设下震源参数的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孟庆发;三维重力梯度张量高分辨率密度反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林宝泽;基于重力数据的径向反演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彭德木;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基追踪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张欣;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郭惠莹;几种界面反演方法在东北地区航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王天资;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传热系数反演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张姚滢;基于声线理论流场反演方法的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9 潘实;射线阻抗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0 郝亚炬;高精度Q值反演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4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94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