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DEM的黄土沟谷演化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00:10
  我国黄土高原被誉为全球最具地学研究价值的独特地理区域之一,经过260万年的黄土堆积与搬运形成沟壑纵横、支离破碎以及起伏不平的独特地貌形态。沟谷发育是促使形成这样的地貌现象的主要成因,黄土沟谷的发育过程是地表径流汇集于沟槽促使其发生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地表径流首先作用于坡面产生细沟,随着降雨的继续和径流的汇集,形成浅沟、冲沟、切沟。本研究拟以地理元胞自动机为技术手段,结合沟谷发育的水文学产流汇流,侵蚀学产沙理论,完成沟谷演化规则的制定,最终,实现黄土沟谷发育演化模拟模型的构建。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地理元胞自动机中黄土沟谷发育转换规则的制定沟壑纵横组成了黄土地貌,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三种方式促进沟谷发育,沟谷发育又映射着黄土地貌的演化过程。由于黄土疏松、多节理、抗蚀性差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黄土沟谷的溯源侵蚀相较于下蚀和侧蚀,具有更特殊的作用和典型性。本研究通过探求沟谷发育的机理以及溯源侵蚀对在黄土沟谷发育的影响机制,遵循沟谷发育的发生机制和物理过程,拓展研究沟头在沟谷发育过程中的形态、侵蚀特征,完成沟谷发育的转换规则的制定。2黄土沟谷发育模型的构建◆模型结构的实现本研究以沟谷发育...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DEM的黄土沟谷演化模拟研究


图2.1麻地沟两期实测数据示意图??II??

示意图,黄土,示意图,模型构建


2.1.2实验样区??(1)模型构建实验样区??本文选用黄土模拟九期小流域作为实验样区进行模型的构建,如图2.2所示,??基于人工降雨实验过程中生成的九期小流域数据,可清晰的反映出沟谷从无到有,??逐步蚕食的过程,展现了未发生侵蚀的平缓坡面逐渐发展为沟谷纵横的破碎坡面??的演化过程。??一'?<?%:??第1期?第2期?第3期??參參翁??第4期?第5期?第6期??穆參參??第7期?第8期?第9期??图2.2黄土模拟小流域三维示意图??12??

示意图,模型,示意图,下渗率


渗远远大于降雨强度;②当表土开始饱和,地表出现积水时,此时的土壤入能力??随着降雨时间的持续而减小;③随着降雨时间的不断增加,土壤己经饱和,土壤??下渗基本保持稳定。三个阶段的发育趋势下渗曲线表示,如图3.3曲线所示。??r??/。]??J?\??率?\??\??\??\??fc??????????J__???°?时间T??图3.3?Horton模型示意图??下渗公式是描述下渗率和降雨时间的关系,可用下渗曲线来具体描述(图??3.3)。Horton模型适用于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的情况,根据吕晓虎的研宄[80]黄??土的最大下渗率在〇.35mm/min,本实验降雨强度最小值为0.5mm/rnin,降雨强??度大于下渗率,满足霍顿公式。公式3-1为霍顿公式的具体表达式。??fp?=?^?+?(f〇?—?^?)e_kt?(3-1)??式中,f〇是降雨开始时的初始下渗率,fc是降雨时的稳定下渗率,k为常数,??决定下渗能力的下降速度,由图3.3和式可3-1知,下渗率随着时间不断递减,??并且最终趋于稳定状态。??3.3.3流向规则??流向判断水量转移规则设定的前提,流向的判断分为单流向和多流向,分别??对应单流向算法和多流向算法。考虑到模型的应用性和简易性


本文编号:2898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898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