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构造应力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11:39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冲撞,导致青藏高原快速抬升和高原物质的向东流动,受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拦,高原物质向东南方向流动。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十分特殊,构造非常典型,跨越多个地质构造单元。青藏高原物质东移以及向南的偏转造成了云南地区复杂的构造运动,强烈的构造变形,频繁的强震活动。大量的地震事件为探讨云南地区精细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研究该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背景,对认识这个地区强震发生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云南、四川台网80个固定台站和200个流动台记录到的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M≥3.0地震的宽频带波形记录,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Zhao et al,1994;Zhu et al,1996)计算得到了云南地区(21o29oN,97o107oE)62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云南地区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P、T轴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走滑型地震370次,占59%,正断型地震135次,占21%,逆断型地震64次,占10%,空间分布与当地活动构造基本吻合...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云南地区构造背景图
绿色圆圈表示 M3.0~5.0 地震分布,红色圆圈表示 M≥5.0 的地震,红色粗线表示块黑色细线表示断层,蓝色细线代表省界、国界,图中缩写与图 1.1 一致 研究意义
西部天山地区1σ 轴近 SN 向,到准葛尔盆地,变为近 NNE 向,再到东部的萨彦、阿尔泰、阿拉善地区,变为 NE 向,3σ 轴也呈 EW→NNW→NW向旋转的特征。西域活动地块应力场特征进一步证明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控制着该地块应力场(田建慧等,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特征[J]. 田建慧,罗艳. 地震. 2019(02)
[2]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区特征[J]. 林向东,袁怀玉,徐平,杨选,徐志国,孙海霞,侯丽娟,徐晟涛,奚冲霄.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12)
[3]基于GPS观测数据的云南地区地壳形变特征研究[J]. 孙云梅,李金平. 测绘工程. 2017(11)
[4]云南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J]. 孙业君,赵小艳,黄耘,杨浩,李锋. 地震地质. 2017(02)
[5]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致人死亡情况分析[J]. 李永强,李兆隆. 中国地震. 2016(04)
[6]Crustal stress field in Yunnan: implication for crust-mantle coupling[J]. Zhigang Xu,Zhouchuan Huang,Liangshu Wang,Mingjie Xu,Zhifeng Ding,Pan Wang,Ning Mi,Dayong Yu,Hua Li. Earthquake Science. 2016(02)
[7]基于GPS的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J]. 王伶俐,王青华,张勇,王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8]基于GPS的云南地区活动地块现今运动及应变特征分析[J]. 王伶俐,邵德盛,施发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1)
[9]2013年8月香格里拉德钦—得荣M_S5.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J].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2)
[10]川滇块体及周边区域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J].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 地震地质. 2014(02)
博士论文
[1]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反演与地震带划分的研究[D]. 崔子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8
[2]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D]. 罗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3]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D]. 皇甫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波形反演的中等地震震源参数及破裂方向性初步研究[D]. 秦刘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川滇块体及周边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研究[D]. 罗钧.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3
本文编号:2908634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云南地区构造背景图
绿色圆圈表示 M3.0~5.0 地震分布,红色圆圈表示 M≥5.0 的地震,红色粗线表示块黑色细线表示断层,蓝色细线代表省界、国界,图中缩写与图 1.1 一致 研究意义
西部天山地区1σ 轴近 SN 向,到准葛尔盆地,变为近 NNE 向,再到东部的萨彦、阿尔泰、阿拉善地区,变为 NE 向,3σ 轴也呈 EW→NNW→NW向旋转的特征。西域活动地块应力场特征进一步证明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控制着该地块应力场(田建慧等,20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特征[J]. 田建慧,罗艳. 地震. 2019(02)
[2]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区特征[J]. 林向东,袁怀玉,徐平,杨选,徐志国,孙海霞,侯丽娟,徐晟涛,奚冲霄.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12)
[3]基于GPS观测数据的云南地区地壳形变特征研究[J]. 孙云梅,李金平. 测绘工程. 2017(11)
[4]云南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特征[J]. 孙业君,赵小艳,黄耘,杨浩,李锋. 地震地质. 2017(02)
[5]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致人死亡情况分析[J]. 李永强,李兆隆. 中国地震. 2016(04)
[6]Crustal stress field in Yunnan: implication for crust-mantle coupling[J]. Zhigang Xu,Zhouchuan Huang,Liangshu Wang,Mingjie Xu,Zhifeng Ding,Pan Wang,Ning Mi,Dayong Yu,Hua Li. Earthquake Science. 2016(02)
[7]基于GPS的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现今运动特征分析[J]. 王伶俐,王青华,张勇,王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8]基于GPS的云南地区活动地块现今运动及应变特征分析[J]. 王伶俐,邵德盛,施发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01)
[9]2013年8月香格里拉德钦—得荣M_S5.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J].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2)
[10]川滇块体及周边区域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J].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 地震地质. 2014(02)
博士论文
[1]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反演与地震带划分的研究[D]. 崔子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8
[2]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研究[D]. 罗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3]云南地震活动性研究[D]. 皇甫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波形反演的中等地震震源参数及破裂方向性初步研究[D]. 秦刘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2]川滇块体及周边现今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研究[D]. 罗钧.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3
本文编号:2908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086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