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车侧倾稳定性分析与侧翻预警系统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18:02
找到油气资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第一步,震源车凭借其绿色环保和高品质信号激发等优点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装备。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路况复杂,多数是在沙漠、戈壁、山前带等地区,导致了震源车在行驶过程中极易发生侧翻事故,驾驶人员生命和仪器设备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震源车的施工进度和效率。虽然根据国际HSE标准要求,在驾驶室外安装了一种侧翻保护结构,但该结构属于侧翻事故发生后的被动保护结构,没有起到主动安全保护效果,难以从根本上抑制震源车侧翻事故的发生。主动安全保护技术已成为防止震源车发生侧翻的重要技术。然而,国内外主要的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目前对震源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振动器性能、信号激发等领域,尚未开展震源车稳定性及预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开展震源车侧倾稳定性分析与侧翻预警系统技术研究,对提高震源车稳定性并防止其发生侧翻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以国内外车辆为参考对象,通过对其侧倾稳定性及侧翻预警系统进行调研分析,掌握了车辆在此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确定了本论文应以侧翻失稳理论研究为基础,采用动力学仿真技术,开展震源...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需矛盾日益严峻,此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瓶颈难题【1]。2010 ̄2014年,我国??石油淆费总量逐年増加,而原油产量基本保持不变,仅2014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到5.19亿吨,而原油产量仅为2.11亿吨口],如图1-1所示。为满足日益増长的石油天然??气需求,目前国内油气资源大量依赖于进□,据统计,从2005?2014年期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如图1-2所示,截止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W。石油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警示标志之一,而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透露出我国石油的短缺,这不仅遏制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严??重威胁着国家能源安全W。因此,需要加大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石油勘探??的速度和效率。如何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降低勘探成本、减少勘探事故的发生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也使得资源勘探目标迅速向沙漠、戈壁、山前带、山区等地??势复杂、环境恶劣的区域转移[5]。??6「?B石油淵童■原油卢里5?19?誦「??5??^^——?S?60.0???古??a?■?1?I?I畜W马耳宇H芋FFf??0?I—*-■—I—I—■—■—I—1—1?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震源车现场工作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的成因与对应之策[J]. 晏菲. 对外经贸实务. 2014(05)
[2]基于ADAMS的叉车建模及转向稳定性分析[J]. 康永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3(10)
[3]关于石油物探关键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 杨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2)
[4]基于汽车运动状态在线预报的侧翻预警研究[J]. 刘军,余节发,穆桂脂,秦国振.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3(02)
[5]基于红外的汽车侧翻预警系统设计[J]. 秦洪懋,丁仁凯.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04)
[6]汽车侧翻预警报警装置的研究[J]. 陈启鹏,熊巧巧,周成. 机械与电子. 2012(11)
[7]陆地可控震源发展综述[J]. 佟训乾,林君,姜弢,孙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5)
[8]基于稳定度的装载机稳定性评价[J]. 蔡婷婷,董满朝,崔守娟,凡国龙. 煤矿机械. 2012(09)
[9]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研究[J]. 李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1(31)
[10]自卸汽车侧翻预警装置设计[J]. 夏晶晶,胡晓明,陈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07)
博士论文
[1]铰接转向车辆侧倾失稳机理及主动防倾翻控制方法研究[D]. 李学飞.吉林大学 2014
[2]铰接转向工程车辆侧倾稳定性研究[D]. 姚宗伟.吉林大学 2013
[3]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 倪宇东.中国地质大学 2012
[4]非结构地形下铰接车体的运动稳定性研究[D]. 张杨.吉林大学 2011
[5]基于人体损伤的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系统性能研究[D]. 司俊德.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可控震源车侧翻保护结构安全保护性能评价与改进[D]. 刘航.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可控震源平板性能研究及改进[D]. 郝磊.西南石油大学 2014
[3]基于稳定角的轮式装载机倾翻失稳规律研究[D]. 陈浩宇.厦门大学 2014
[4]铰接式车辆转向稳定性特性分析[D]. 张涛.太原科技大学 2014
[5]可控震源车动态特性分析[D]. 孔凡朋.华北电力大学 2014
[6]基于ADAMS的叉车转向动力特性分析[D]. 马朝选.太原科技大学 2013
[7]铰接式工程车辆动态侧翻稳定性研究[D]. 曲俊娜.吉林大学 2013
[8]基于ADAMS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参数优化与程序开发[D]. 朱林.武汉科技大学 2013
[9]铰接式工程车辆倾翻稳定性与防倾翻预警策略研究[D]. 张玉新.吉林大学 2012
[10]80型轮式装载机结构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D]. 曾庆强.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71234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中国能源消费总量?
需矛盾日益严峻,此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瓶颈难题【1]。2010 ̄2014年,我国??石油淆费总量逐年増加,而原油产量基本保持不变,仅2014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到5.19亿吨,而原油产量仅为2.11亿吨口],如图1-1所示。为满足日益増长的石油天然??气需求,目前国内油气资源大量依赖于进□,据统计,从2005?2014年期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如图1-2所示,截止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W。石油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安全的警示标志之一,而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透露出我国石油的短缺,这不仅遏制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严??重威胁着国家能源安全W。因此,需要加大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石油勘探??的速度和效率。如何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降低勘探成本、减少勘探事故的发生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也使得资源勘探目标迅速向沙漠、戈壁、山前带、山区等地??势复杂、环境恶劣的区域转移[5]。??6「?B石油淵童■原油卢里5?19?誦「??5??^^——?S?60.0???古??a?■?1?I?I畜W马耳宇H芋FFf??0?I—*-■—I—I—■—■—I—1—1?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震源车现场工作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的成因与对应之策[J]. 晏菲. 对外经贸实务. 2014(05)
[2]基于ADAMS的叉车建模及转向稳定性分析[J]. 康永升.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3(10)
[3]关于石油物探关键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 杨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2)
[4]基于汽车运动状态在线预报的侧翻预警研究[J]. 刘军,余节发,穆桂脂,秦国振.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3(02)
[5]基于红外的汽车侧翻预警系统设计[J]. 秦洪懋,丁仁凯.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3(04)
[6]汽车侧翻预警报警装置的研究[J]. 陈启鹏,熊巧巧,周成. 机械与电子. 2012(11)
[7]陆地可控震源发展综述[J]. 佟训乾,林君,姜弢,孙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5)
[8]基于稳定度的装载机稳定性评价[J]. 蔡婷婷,董满朝,崔守娟,凡国龙. 煤矿机械. 2012(09)
[9]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研究[J]. 李霞. 经济研究导刊. 2011(31)
[10]自卸汽车侧翻预警装置设计[J]. 夏晶晶,胡晓明,陈杰.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07)
博士论文
[1]铰接转向车辆侧倾失稳机理及主动防倾翻控制方法研究[D]. 李学飞.吉林大学 2014
[2]铰接转向工程车辆侧倾稳定性研究[D]. 姚宗伟.吉林大学 2013
[3]可控震源地震勘探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 倪宇东.中国地质大学 2012
[4]非结构地形下铰接车体的运动稳定性研究[D]. 张杨.吉林大学 2011
[5]基于人体损伤的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系统性能研究[D]. 司俊德.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可控震源车侧翻保护结构安全保护性能评价与改进[D]. 刘航.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可控震源平板性能研究及改进[D]. 郝磊.西南石油大学 2014
[3]基于稳定角的轮式装载机倾翻失稳规律研究[D]. 陈浩宇.厦门大学 2014
[4]铰接式车辆转向稳定性特性分析[D]. 张涛.太原科技大学 2014
[5]可控震源车动态特性分析[D]. 孔凡朋.华北电力大学 2014
[6]基于ADAMS的叉车转向动力特性分析[D]. 马朝选.太原科技大学 2013
[7]铰接式工程车辆动态侧翻稳定性研究[D]. 曲俊娜.吉林大学 2013
[8]基于ADAMS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参数优化与程序开发[D]. 朱林.武汉科技大学 2013
[9]铰接式工程车辆倾翻稳定性与防倾翻预警策略研究[D]. 张玉新.吉林大学 2012
[10]80型轮式装载机结构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D]. 曾庆强.吉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71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712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