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祖厉河流域1957~201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0 05:38
  【目的】对祖厉河流域的水沙及周期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K检验、Morlet小波及回归分析,对祖厉河流域1957~2016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957~2016年祖厉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且年际存在明显的丰-枯周期性变化.径流量、输沙量分别在2002、2004年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年降水量存在5 a,9 a,14 a和22 a四个变化周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周期一致,均为4 a,8 a和22 a.在15 a的平均周期下,降水量对径流量的决定系数R2逐渐减小,人为活动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R2逐渐增大;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26.76%和73.24%,对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12.17%和87.83%.【结论】祖厉河流域1957~2016年降水量对径流量、输沙量的影响由强逐渐减弱,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逐渐增强,且成为影响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55(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祖厉河流域1957~2016年水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区地理位置

降水量,统计量,趋势,统计变量


由降水量资料统计,祖厉河流域在1957~2016年间的年均降水量为357.78 mm,最大降水量为618.27 mm(1964年),最小值为228.34 mm(1982年)(图2-A).降水量在年均降水量线上下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P>0.05).在M-K趋势检验中,UF、UB分别表示年降水量统计量、逆序统计量.由图2-B可知,1957~1968年和1969~2001年UF(降水统计量)值为正,表明此阶段降水量呈增长趋势,其中1966~1968年统计变量值超过了临界值,说明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2002~2016年统计变量值为负,表明降水量在此阶段呈不显著下降趋势(P>0.05).UF和UB的交点位于2000年,表明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2000年.2.1.2 降水量周期性分析

序列,尺度,降水量,实部


小波分析可以揭示非平稳序列中存在的周期变化规律.对1957~2016年祖厉河流域的降水量进行Morlet小波分析.由图3-A可知,降水量的周期性表现为4个时间尺度,分别为5 a,9 a,14 a和22 a,其中周期最显著且存在于整个统计时间内的时间尺度为22 a.由图3-B可以看出,研究期内降水量过程在5 a时间尺度上平均变化周期为约为3 a,经历了约18个丰-枯变化,1977~1994年期间周期的强度比其他时段的强度弱;9 a时间尺度上平均变化周期约为6 a,经历了约10个丰-枯变化;14 a时间尺度上平均变化周期为10 a左右,经历了约6个丰-枯变化;22 a时间尺度上平均变化周期为15 a左右,经历了约4个丰-枯变化.2.2 径流量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乌兰木伦河1960—2015年水沙周期性分析[J]. 任宗萍,谢梦瑶,马勇勇,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6)
[2]基于地理空间要素的雅砻江流域面雨量估算[J]. 袁定波,艾萍,洪敏,廖亨利,陈彬彬,岳兆新.  水科学进展. 2018(06)
[3]基于TRMM降水数据的空间降尺度模拟[J]. 赵娜,焦毅蒙.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8(10)
[4]黄河流域产流侵蚀及其分布特性的变异[J]. 王延贵,陈康,陈吟,刘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5)
[5]论黄河水沙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的若干问题[J]. 胡春宏,张晓明.  水利学报. 2018(09)
[6]西北干旱区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沙运移的影响——以小南川流域为例[J]. 王蕊,姚治君,刘兆飞.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7]五指山市近60年降雨量时空演变规律分析[J]. 段娜,杨贵羽,游进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8(06)
[8]近60年渭干河上游克孜尔水库水沙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刘思海,侍克斌,张宏科,邢坤.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8)
[9]黄河入海水沙变化特征及其趋势预测[J]. 刘玉斌,韩美,张鹏,倪杰.  泥沙研究. 2018(01)
[10]祖厉河流域降雨径流泥沙变化特征研究[J]. 张富,赵传燕,邓居礼,陈瑾,张佰林,胡彦婷.  干旱区地理. 2018(01)



本文编号:3026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026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