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

发布时间:2021-02-24 13:13
  利用重力梯度张量数据高精度的特点以及解析信号在确定异常体位置上的优势,将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代替位场的导数完成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通过在1个窗口内对1组数据点解3个欧拉方程来自动识别构造指数,从而规避了传统欧拉反褶积方法中需要事先确定构造指数的问题,同时减少了背景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重力梯度张量的解析信号,其欧拉反褶积的解收敛性很好,能准确地判断地下异常体源的位置,有效规避背景场的影响,反演效果较好。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6(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


球体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解Fig.1AnalyticsignalofgravitytensorEulerdeconvolution

对比图,重力梯度张量,欧拉,反褶积


xxxxyyyyzzzzAAAxyzAxyzAAAxyzAxyzAAAxyzAxyz(17)4模型算例以规则的球体和立方体作为研究模型,分别用重力梯度张量及其解析信号进行欧拉反褶积计算。4.1算例1:球体模型球体模型设置:球体半径为1km,球心坐标为(0,0,1.5)km。剩余密度设为1kg/m3,测网高度为0m;在测区,设X为10~10km,Y为10~10km;测网长×宽为0.1km×0.1km。图1所示为球体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解,图1中黑点表示欧拉反褶积的解,黑色实线表示球体模型的轮廓线。图2所示为球体重力梯度张量的欧拉反褶积解。图1球体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解Fig.1AnalyticsignalofgravitytensorEulerdeconvolutionbasedonsphere图2球体重力梯度张量的欧拉反褶积解Fig.2GravitytensorEulerdeconvolutionbasedonsphere对比图1和图2可见:对于同样的球体模型,使用重力梯度张量能较好地反映球体的球心位置,重力梯度张量的解析信号具有唯一解,能准确地描绘出球体场源的中心位置;欧拉解完全处于球体的中心部位。从球体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欧拉反褶积结果可

对比图,重力梯度张量,反褶积,欧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6卷220知:每个解在深度上都与模型设定值极吻合,构造指数与理论值完全相符,由此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4.2算例2:立方体模型立方体模型设置:立方体的长×宽×高为0.6km×0.6km×0.6km,质心坐标为(0,0,1.0)km。剩余密度设为1kg/m3,测网高度为0km。在测区,设X为10~10km,Y为10~100km;测网长×宽为0.1km×0.1km。图3所示为立方体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解,图4所示为立方体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解,其中黑点表示欧拉反褶积的解,黑色实线表示立方体模型的轮廓线。对比图3和图4可见:对于立方体模型,重力梯度张量的欧拉反褶积解大体汇聚在立方体的场源中心,欧拉反褶积解的底部较准确地反映了立方体的中心位置,但张量的欧拉反褶积解有一些向上延拓的发散解,对于圈定立方体场源中心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使用重力梯度张量的解析信号之后,立方体的欧拉反褶积解很好地汇聚在立方体的场源中心,欧拉解完全处于立方体的中心部位。图3立方体重力梯度张量的欧拉反褶积解Fig.3AnalyticsignalofgravitytensorEulerdeconvolutionbasedoncube图4立方体重力梯度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解Fig.4GravitytensorEulerdeconvolutionbasedoncube立方体张量解析信号进行欧拉反褶积的埋深和构造指数分别见图5和图6。从图5和图6可见:在前100个测点中,埋深大体在1.00km的位置,上、下浮动在4.12m之内,之后,变化很小;同样,前100个测点中,构造指数有极小的偏差,随后与理论值极吻合。这说明了该方法在确定单个模型位置和构造指数中的准确性。图5立方体重力张量解析信号的欧拉反褶积埋深Fig.5GraphofdepthsofanalyticsignalofgravitytensorEulerdeconv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位场解析信号振幅极值位置空间变化规律研究[J]. 王万银.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4)
[2]基于自适应模糊聚类分析的重力张量欧拉反褶积解[J]. 曹书锦,朱自强,鲁光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3]欧拉反褶积与解析信号相结合的位场反演方法[J]. 张季生,高锐,李秋生,管烨,彭聪,王海燕.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6)
[4]不同数据用于欧拉方程的模型计算[J]. 范美宁,江裕标,张景仙.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04)
[5]对我国石油重磁勘探发展的几点思考[J]. 王家林.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02)
[6]欧拉反演方法分析及实用技术改进[J]. 姚长利,管志宁,吴其斌,张聿文,刘浩军.  物探与化探. 2004(02)

博士论文
[1]欧拉反褶积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 范美宁.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重力梯度张量正演研究及边界提取[D]. 曾思红.中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49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049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