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质模型的深度域地震属性应用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7 07:5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储层成像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已发展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流程,并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相对于叠前时间偏移资料更能真实、直观、方便的反映地下的构造特征。但是目前深度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成像技术及构造解释,深度域的解释应用较少,如何进行深度域解释尚无定论。本文主要围绕着深度域数据和时间域数据对比开展研究,阐述了深度域子波的定义,讨论了时间域子波和深度域子波的差异和联系,研究了如何在深度域进行褶积运算;分别从褶积数据、波剖面、偏移数据进行了时间域和深度域数据的特征对比分析,从理论上给出了深度域数据的定性认识;最后,剖析了时间域地震属性提取方法和计算方法在深度域的适用性。通过对深度域、时间域地震数据的对比剖析,可以认识到深度域数据实际上是一种数据集合而非地球物理场,深度域子波也没有明显的物理意义,同时无法给定一个固定的深度域子波来直接进行褶积研究,但是可以通过等效的变换来进行褶积;时间域的计算方法依然适用于深度域的地震属性提取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1.2.1 深度域地震解释技术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深度域地震解释研究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时间域和深度域地震数据的差异分析
2.1 深度域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2 深度域数据特征分析
2.2.1 时深转换数据特征分析
2.2.2 波场快照数据特征分析
2.3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研究的意义
2.4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方法研究
2.4.1 深度域等效“子波”提取研究
2.4.2 公式子波褶积思想
2.4.3 褶积方法精度测试分析
2.4.4 井资料适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度偏移数据的特征分析
3.1 典型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及偏移处理
3.1.1 典型地质模型的建立
3.1.2 二维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
3.1.3 Kirchhoff偏移成像技术
3.2 偏移记录中子波的特征分析
3.2.1 叠前偏移子波对比
3.2.2 叠后偏移子波对比
3.2.3 偏移过程中子波变化对比
3.3 时深两域反射振幅特征对比分析
3.3.1 典型模型构造形态时深差异
3.3.2 时深两域反射成像的几何特征对比分析
3.3.3 时深两域反射成像振幅特征对比分析
3.4 速度对偏移成像的影响分析
3.4.1 偏移速度场对成像的影响原理分析
3.4.2 模型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度域地震属性适应性分析
4.1 常用的地震属性
4.1.1 属性体、属性剖面
4.1.2 沿层地震属性
4.2 基于地质模型的深度域属性提取试验
4.2.1 属性体
4.2.2 沿层属性
4.3 利用深度域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可行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与方法[J]. 杜萌,卢磊勋,陈彦梅,杜常桥. 山东化工. 2016(17)
[2]海水速度差异对中深层偏移成像的影响分析[J]. 韩复兴,孙建国,王坤,刘嘉蕾.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3]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探讨[J]. 郝晓红,晏玉环. 海洋石油. 2014(02)
[4]不同正演方法对地震属性的影响[J]. 赵虎,尹成,鲍祥生,张春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05)
[5]地震记录的终极地质解释——试论从地震波形剖面到波阻抗剖面的转换[J]. 徐中英. 天然气工业. 2013(09)
[6]基于循环谱峭度的信号检测方法[J]. 王卓荦,郭英,蔡斌,张东伟. 电视技术. 2012(15)
[7]深度域子波分析及褶积研究[J]. 胡中平,林伯香,薛诗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S1)
[8]波动方程变网格步长有限差分数值模拟[J]. 孙成禹,李胜军,倪长宽,张玉华. 石油物探. 2008(02)
[9]利用变换深度域速度函数制作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J]. 林伯香,胡中平,薛诗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06)
[10]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影响[J]. 杨俊,贺振华,黄德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6(02)
博士论文
[1]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 刘振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2]基于二维与三维复杂结构模型正演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方法研究[D]. 蒋先艺.成都理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松辽盆地北部阿拉新储层预测研究[D]. 董丽娜.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北一区断东井震联合油藏描述[D]. 姚同云.东北石油大学 2014
[3]深度域波阻抗反演方法的探讨[D]. 全紫荆.成都理工大学 2013
[4]阿姆河盆地A区块储层预测研究及应用[D]. 田月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5]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南部地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杨微.大庆石油学院 2009
[6]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西段地震资料解释及目标研究[D]. 张进学.中国石油大学 2008
[7]基于三维地震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研究[D]. 王龙军.西安科技大学 2008
[8]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D]. 王俊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9]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初步应用[D]. 李操.大庆石油学院 2006
[10]深度域多波子波研究及岩性参数反演[D]. 何强.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53931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1.2.1 深度域地震解释技术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深度域地震解释研究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时间域和深度域地震数据的差异分析
2.1 深度域数据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2 深度域数据特征分析
2.2.1 时深转换数据特征分析
2.2.2 波场快照数据特征分析
2.3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研究的意义
2.4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方法研究
2.4.1 深度域等效“子波”提取研究
2.4.2 公式子波褶积思想
2.4.3 褶积方法精度测试分析
2.4.4 井资料适用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度偏移数据的特征分析
3.1 典型地质模型的正演模拟及偏移处理
3.1.1 典型地质模型的建立
3.1.2 二维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
3.1.3 Kirchhoff偏移成像技术
3.2 偏移记录中子波的特征分析
3.2.1 叠前偏移子波对比
3.2.2 叠后偏移子波对比
3.2.3 偏移过程中子波变化对比
3.3 时深两域反射振幅特征对比分析
3.3.1 典型模型构造形态时深差异
3.3.2 时深两域反射成像的几何特征对比分析
3.3.3 时深两域反射成像振幅特征对比分析
3.4 速度对偏移成像的影响分析
3.4.1 偏移速度场对成像的影响原理分析
3.4.2 模型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度域地震属性适应性分析
4.1 常用的地震属性
4.1.1 属性体、属性剖面
4.1.2 沿层地震属性
4.2 基于地质模型的深度域属性提取试验
4.2.1 属性体
4.2.2 沿层属性
4.3 利用深度域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可行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与方法[J]. 杜萌,卢磊勋,陈彦梅,杜常桥. 山东化工. 2016(17)
[2]海水速度差异对中深层偏移成像的影响分析[J]. 韩复兴,孙建国,王坤,刘嘉蕾.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3]深度域地震资料解释探讨[J]. 郝晓红,晏玉环. 海洋石油. 2014(02)
[4]不同正演方法对地震属性的影响[J]. 赵虎,尹成,鲍祥生,张春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3(05)
[5]地震记录的终极地质解释——试论从地震波形剖面到波阻抗剖面的转换[J]. 徐中英. 天然气工业. 2013(09)
[6]基于循环谱峭度的信号检测方法[J]. 王卓荦,郭英,蔡斌,张东伟. 电视技术. 2012(15)
[7]深度域子波分析及褶积研究[J]. 胡中平,林伯香,薛诗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S1)
[8]波动方程变网格步长有限差分数值模拟[J]. 孙成禹,李胜军,倪长宽,张玉华. 石油物探. 2008(02)
[9]利用变换深度域速度函数制作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J]. 林伯香,胡中平,薛诗桂.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06)
[10]速度模型对地震波场偏移成像的影响[J]. 杨俊,贺振华,黄德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6(02)
博士论文
[1]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 刘振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2]基于二维与三维复杂结构模型正演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方法研究[D]. 蒋先艺.成都理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松辽盆地北部阿拉新储层预测研究[D]. 董丽娜.东北石油大学 2014
[2]北一区断东井震联合油藏描述[D]. 姚同云.东北石油大学 2014
[3]深度域波阻抗反演方法的探讨[D]. 全紫荆.成都理工大学 2013
[4]阿姆河盆地A区块储层预测研究及应用[D]. 田月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5]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南部地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杨微.大庆石油学院 2009
[6]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西段地震资料解释及目标研究[D]. 张进学.中国石油大学 2008
[7]基于三维地震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研究[D]. 王龙军.西安科技大学 2008
[8]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D]. 王俊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9]基于地震属性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及初步应用[D]. 李操.大庆石油学院 2006
[10]深度域多波子波研究及岩性参数反演[D]. 何强.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53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0539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