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震后GPS资料探测青藏高原东、南边界岩石圈流变结构
发布时间:2021-03-11 05:57
岩石对地球内力学的响应取决于岩石的流变特性。广义的岩石流变特性既包括断层面的流变属性(摩擦特性)也包括下地壳上地幔物质的黏滞系数。岩石圈流变结构、断层面的流变属性(摩擦特性)对地震的孕育、破裂、愈合过程,应力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地震是岩石圈尺度内的天然力学实验,地震同震破裂是断层面凹凸体应力释放的过程。加载在同震破裂周围及上地壳下地幔的应力,在震后阶段根据不同的岩石流变特性而衰减,并在地表产生可以被高精度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的震后形变。因而,根据大地测量观测的随时空变化的震后形变可以研究断层面的摩擦特性以及深部物质的流变参数。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岩石圈流变结构对解答青藏高原隆升机制、地壳形变模式、高原孕震机理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5尼泊尔地震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的岩石圈流变结构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本论文将研究的空间范围聚焦于但不局限于青藏高原的东边界龙门山地区和南边界喜马拉雅尼泊尔地区,紧紧围绕2008年Mw7.9级汶川地震和2015年Mw7.9级尼泊尔地震震后形变机理及岩石圈流变结构的开展研究。为准确计算震后三维形变场,研究内容还涵盖了震间长期形变、季...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叹MSf口口〕
他GPS标志进行7快速测量,获取了同震形变场结果(乔学军et?d.,2002)。由于该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腹部,属于地壳形变的监测薄弱的区域,近场GPS观测有限,难??从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同震位移图像。图2.2展示了该区域网络工程区域站的GPS同??震位移,观测的最大位移发生在五道梁WB51),向东东南方向移动22.6?cm。同震位??移图像显示该地震为左旋走滑地震。??2.4.2纹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坟川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一次从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的强震,也是新中国成立P义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及/別加,??2009)。巧川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中央断裂带茂巧-北川断裂,P义及前缘断裂带彭灌断裂??带,其中北川断裂带自西南向北东方向单向破裂约260?km。网络工程在龙口山断裂带??两侧布设有部分区域站。1999?2007的GPS速度场结果P义及更早期的GPS观测资料??-18-??
如杨少敏ef?aZ.?(2012)报道了多源观测数据获取的890个测站的同震形变场。由于本??文处理的GPS数据仅限于网络工程、陆态网络的观测资料,未展示更密集的同震形变??场。图2.3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巧目组口008)基于网络工程站??点测定的巧川地震同震形变场。??2.4.3玉树地震??2010年4月13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甘??孜-玉树断裂。该断裂向东南衔接鲜水河断裂带,共同构成巴颜喀拉块体的南边界,汉??-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PS和InSAR同震形变约束的尼泊尔MW7.9和MW7.3地震破裂滑动分布[J]. 谭凯,赵斌,张彩红,杜瑞林,王琪,黄勇,张锐,乔学军.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6)
[2]用连续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2015年尼泊尔中部MS8.1地震破裂过程[J]. 刘刚,王琪,乔学军,杨少敏,游新兆,张锐,赵斌,谭凯,邹蓉,方荣新.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1)
[3]GPS测定的尼泊尔Mw7.9和Mw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J]. 赵斌,杜瑞林,张锐,谭凯,乔学军,黄勇,张彩红. 科学通报. 2015(Z2)
[4]GPS测定的四川芦山Mw6.6地震同震形变[J]. 赵斌,谭凯,黄勇,王伟,张锐,廖华,乔学军,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04)
[5]InSAR约束下的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分析[J]. 温扬茂,许才军,李振洪,刘洋,冯万鹏,单新建.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6]滇西地区GPS时间序列中陆地水载荷形变干扰的GRACE分辨与剔除[J]. 盛传贞,甘卫军,梁诗明,陈为涛,肖根如.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1)
[7]2008年汶川地震中断坡-滑脱断层破裂:龙门山挤压隆升的大地测量证据[J]. 谭凯,杨少敏,乔学军,许才军,王琪.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5)
[8]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GPS反演[J]. 丁开华,许才军,温扬茂.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2)
[9]用多种数据构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同震位移场[J]. 杨少敏,兰启贵,聂兆生,王庆良,李恒,廖华,谭凯,乔学军,王琪.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8)
[10]中国大陆构造变形高精度大密度GPS监测——现今速度场[J]. 李强,游新兆,杨少敏,杜瑞林,乔学军,邹蓉,王琪.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5)
博士论文
[1]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研究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模式[D]. 牛之俊.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5979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叹MSf口口〕
他GPS标志进行7快速测量,获取了同震形变场结果(乔学军et?d.,2002)。由于该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腹部,属于地壳形变的监测薄弱的区域,近场GPS观测有限,难??从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同震位移图像。图2.2展示了该区域网络工程区域站的GPS同??震位移,观测的最大位移发生在五道梁WB51),向东东南方向移动22.6?cm。同震位??移图像显示该地震为左旋走滑地震。??2.4.2纹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坟川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一次从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的强震,也是新中国成立P义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及/別加,??2009)。巧川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中央断裂带茂巧-北川断裂,P义及前缘断裂带彭灌断裂??带,其中北川断裂带自西南向北东方向单向破裂约260?km。网络工程在龙口山断裂带??两侧布设有部分区域站。1999?2007的GPS速度场结果P义及更早期的GPS观测资料??-18-??
如杨少敏ef?aZ.?(2012)报道了多源观测数据获取的890个测站的同震形变场。由于本??文处理的GPS数据仅限于网络工程、陆态网络的观测资料,未展示更密集的同震形变??场。图2.3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巧目组口008)基于网络工程站??点测定的巧川地震同震形变场。??2.4.3玉树地震??2010年4月13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了?7.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甘??孜-玉树断裂。该断裂向东南衔接鲜水河断裂带,共同构成巴颜喀拉块体的南边界,汉??-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GPS和InSAR同震形变约束的尼泊尔MW7.9和MW7.3地震破裂滑动分布[J]. 谭凯,赵斌,张彩红,杜瑞林,王琪,黄勇,张锐,乔学军.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6)
[2]用连续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2015年尼泊尔中部MS8.1地震破裂过程[J]. 刘刚,王琪,乔学军,杨少敏,游新兆,张锐,赵斌,谭凯,邹蓉,方荣新.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1)
[3]GPS测定的尼泊尔Mw7.9和Mw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J]. 赵斌,杜瑞林,张锐,谭凯,乔学军,黄勇,张彩红. 科学通报. 2015(Z2)
[4]GPS测定的四川芦山Mw6.6地震同震形变[J]. 赵斌,谭凯,黄勇,王伟,张锐,廖华,乔学军,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4(04)
[5]InSAR约束下的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分析[J]. 温扬茂,许才军,李振洪,刘洋,冯万鹏,单新建.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6]滇西地区GPS时间序列中陆地水载荷形变干扰的GRACE分辨与剔除[J]. 盛传贞,甘卫军,梁诗明,陈为涛,肖根如.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1)
[7]2008年汶川地震中断坡-滑脱断层破裂:龙门山挤压隆升的大地测量证据[J]. 谭凯,杨少敏,乔学军,许才军,王琪.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5)
[8]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GPS反演[J]. 丁开华,许才军,温扬茂.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02)
[9]用多种数据构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同震位移场[J]. 杨少敏,兰启贵,聂兆生,王庆良,李恒,廖华,谭凯,乔学军,王琪.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8)
[10]中国大陆构造变形高精度大密度GPS监测——现今速度场[J]. 李强,游新兆,杨少敏,杜瑞林,乔学军,邹蓉,王琪.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05)
博士论文
[1]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研究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模式[D]. 牛之俊.华中科技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0759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