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调水工程隐伏残丘的地球物理勘探
发布时间:2021-04-08 05:14
以某大型穿河输水隧洞为例,讨论隐伏凸起地貌的物性分布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工程区域地层电性、弹性参数的分析,探讨水流侵蚀作用、覆盖层厚度变化与隐伏残丘区岩土体物性分布的关系。河水和覆盖层压覆前期,古地层物性也受边坡卸荷、岩体不均匀风化、构造及岩溶发育等因素影响。水流冲刷改造了地表地形,沉积作用加大了异常埋深,蚀变与充填作用使地层物性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地球物理勘探难度,同时隐伏凸起地貌的存在对一些基于近水平层状地层模型的反演计算存在一定影响。
【文章来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0,39(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程区域地层界面展示图
图2 工程区域地层界面展示图从图2、3可知,两岸覆盖层下分别有一凸起残丘,河流从两残丘中间穿过。若以张夏组为底界,残丘高度35~38 m,坡度总体为10°~25°,主要为崮山组地层,岩体风化和完整性差异大。张夏组顶底界面相对平缓,迎水面和河边坡附近略有起伏。1
覆盖层电阻率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工程区域覆盖层主要表现ρ1>ρ2<ρ3的“H”型电性结构,地表以下3~4 m主要为地下水位以上比较松散的砂壤土或冲积粉细砂,表现为高阻;水位以下,随着埋深增加,覆盖层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在埋深15 m附近达到最小值;随着埋深进一步加大,覆盖层密实度和胶结程度变大,孔隙率及含水率降低,电阻率在埋深大于28 m后急剧增大。部分浅滩或地表潮湿区域,表层较薄的高阻层缺失,表现为ρ1<ρ2<ρ3的“A”型电性结构,如图4中L4线桩号150 m位置的电性曲线。基岩面附近岩土体电阻率随埋深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随着埋深增大,基岩面附近岩土体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埋深10~30 m内变化幅度有限,部分测段受风化槽和溶蚀坑影响,埋深很大电阻率却很小。图5 典型测线基岩面电阻率随埋深变化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溶岩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质解译[J]. 汤克轩,赵楠. 中国岩溶. 2019(04)
[2]地震折射层析和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 徐书兵,张晓培,蔡伟嘉. 路基工程. 2019(01)
[3]工程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研究进展[J]. 刘四新,朱怡诺,王旭东,宋二乔,贺文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02)
[4]复杂地表条件对瞬态瑞雷波法探测软弱夹层的影响研究[J]. 李建宁,张平松,郭立全,吴荣新.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2)
[5]近地表反射和折射法的进展及应用[J]. 刘江平,王莹莹,刘震,潘小康,宗育泉.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6]微动中多模式面波频散曲线的映射式提取方法[J]. 周晓华,林君,张怀柱,焦健.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8)
[7]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古岩溶残丘控储、控藏特征分析——以塔河油田五区为例[J]. 曹飞,赵娟,李涛,何成江.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8)
[8]瞬态瑞雷波反演横波的SVD算法及其应用[J]. 宋先海,肖柏勋,余才盛,顾汉明,张学强,刘江平. 地质与勘探. 2004(01)
硕士论文
[1]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勘探目标区选择及相应物探对策[D]. 王登胜.中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4919
【文章来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0,39(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工程区域地层界面展示图
图2 工程区域地层界面展示图从图2、3可知,两岸覆盖层下分别有一凸起残丘,河流从两残丘中间穿过。若以张夏组为底界,残丘高度35~38 m,坡度总体为10°~25°,主要为崮山组地层,岩体风化和完整性差异大。张夏组顶底界面相对平缓,迎水面和河边坡附近略有起伏。1
覆盖层电阻率随埋深的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工程区域覆盖层主要表现ρ1>ρ2<ρ3的“H”型电性结构,地表以下3~4 m主要为地下水位以上比较松散的砂壤土或冲积粉细砂,表现为高阻;水位以下,随着埋深增加,覆盖层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在埋深15 m附近达到最小值;随着埋深进一步加大,覆盖层密实度和胶结程度变大,孔隙率及含水率降低,电阻率在埋深大于28 m后急剧增大。部分浅滩或地表潮湿区域,表层较薄的高阻层缺失,表现为ρ1<ρ2<ρ3的“A”型电性结构,如图4中L4线桩号150 m位置的电性曲线。基岩面附近岩土体电阻率随埋深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随着埋深增大,基岩面附近岩土体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埋深10~30 m内变化幅度有限,部分测段受风化槽和溶蚀坑影响,埋深很大电阻率却很小。图5 典型测线基岩面电阻率随埋深变化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溶岩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地质解译[J]. 汤克轩,赵楠. 中国岩溶. 2019(04)
[2]地震折射层析和高密度电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 徐书兵,张晓培,蔡伟嘉. 路基工程. 2019(01)
[3]工程地震折射波解释方法研究进展[J]. 刘四新,朱怡诺,王旭东,宋二乔,贺文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02)
[4]复杂地表条件对瞬态瑞雷波法探测软弱夹层的影响研究[J]. 李建宁,张平松,郭立全,吴荣新.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2)
[5]近地表反射和折射法的进展及应用[J]. 刘江平,王莹莹,刘震,潘小康,宗育泉.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6]微动中多模式面波频散曲线的映射式提取方法[J]. 周晓华,林君,张怀柱,焦健.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8)
[7]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古岩溶残丘控储、控藏特征分析——以塔河油田五区为例[J]. 曹飞,赵娟,李涛,何成江.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8)
[8]瞬态瑞雷波反演横波的SVD算法及其应用[J]. 宋先海,肖柏勋,余才盛,顾汉明,张学强,刘江平. 地质与勘探. 2004(01)
硕士论文
[1]济阳坳陷古潜山油气勘探目标区选择及相应物探对策[D]. 王登胜.中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4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12491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