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测和模型的低纬电离层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16:03
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中存在着大量带电粒子,无线电波在经过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吸收等现象,任何依赖于无线电波的技术设备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深入研究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的相关特性并建立完善成熟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数字测高仪和GPS卫星观测,本文对我国三亚地区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的日变化、季变化特征作了相应的分析;利用观测数据和IRI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对IRI模型预测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TEC的能力作了相应分析。首先,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的相关特性,描述了研究电离层的总电子含量和等离子层的总电子含量的基本方法,详细阐述了本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然后,基于数字测高仪和GPS卫星观测资料,得到了电离层TEC和等离子体层TEC。利用数字测高仪的观测资料解算出的电子含量(ITEC)可以认为是电离层的总电子含量,通过GPS观测资料可以提取从地面至约20200km高度范围内的总电子含量(GTEC),两者的差值可近似看成等离子体层的电子含量(PTEC)。本文选取2012年海南三亚台站(18.34°N,109.62°E)观测资料研究电离层的总电子含...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离层的位置及其作为介质的主要设备和系统
地球电离层与磁层示意图
图 1.2 为地球电离层和磁层示意图[3]。图 1.2 中可以看出,电离层位于磁和大气层上方,在整个空间系统中起着纽带和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图 1.2 地球电离层与磁层示意图[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磁赤道地区2007—2013年COSMIC掩星反演和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输出结果分析[J]. 黄智,袁洪.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7)
[2]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的变化特征[J]. 张满莲,刘立波,万卫星,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1)
[3]基于等离子体GCPM模型对电离层薄壳模型高度的仿真研究[J]. 郭佳鹏,张东和,郝永强,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1)
[4]基于双频GPS观测的电离层TEC与硬件延迟反演方法[J]. 王晓岚,马冠一. 空间科学学报. 2014(02)
[5]IRI-2007预测TEC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J]. 蔡超军,黄江,邓柏昌,徐杰,黄林峰,全宏俊. 空间科学学报. 2013(03)
[6]基于非相干散射雷达和GPS观测研究Millstone Hill地区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J]. 种小燕,张满莲,张顺荣,温晋,刘立波,宁百齐,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3)
[7]利用GPS观测数据和IRI模型对比分析太阳活动低年广州地区电离层TEC变化[J]. 蔡超军,曹静,黄江,黄林峰,邓柏昌,徐杰. 华南地震. 2012(02)
[8]中国电离层TEC现报系统[J]. 万卫星,宁百齐,刘立波,丁锋,毛田,李国主,熊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4)
[9]电离层预报模型研究[J]. 李志刚,程宗颐,冯初刚,李伟超,李慧茹. 地球物理学报. 2007(02)
[10]利用IGS数据分析全球TEC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J]. 余涛,万卫星,刘立波,唐伟,栾晓莉,杨光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4)
博士论文
[1]等离子体层波粒相互作用及其电离层效应研究[D]. 熊英.武汉大学 2016
[2]内磁层—低电离层的耦合研究[D]. 李海梦.武汉大学 2015
[3]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研究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特性[D]. 武业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4]电离层垂直探测中的观测模式研究[D]. 朱正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6
[5]电离层频高图自动度量与分析的方法研究[D]. 丁宗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6
[6]中纬电离层的统计分析与模式化研究[D]. 雷久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5
本文编号:3127913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电离层的位置及其作为介质的主要设备和系统
地球电离层与磁层示意图
图 1.2 为地球电离层和磁层示意图[3]。图 1.2 中可以看出,电离层位于磁和大气层上方,在整个空间系统中起着纽带和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图 1.2 地球电离层与磁层示意图[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磁赤道地区2007—2013年COSMIC掩星反演和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输出结果分析[J]. 黄智,袁洪.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7)
[2]利用COSMIC低轨卫星对GPS信号的顶部TEC观测资料研究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的变化特征[J]. 张满莲,刘立波,万卫星,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1)
[3]基于等离子体GCPM模型对电离层薄壳模型高度的仿真研究[J]. 郭佳鹏,张东和,郝永强,肖佐.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1)
[4]基于双频GPS观测的电离层TEC与硬件延迟反演方法[J]. 王晓岚,马冠一. 空间科学学报. 2014(02)
[5]IRI-2007预测TEC在广州地区的适用性分析[J]. 蔡超军,黄江,邓柏昌,徐杰,黄林峰,全宏俊. 空间科学学报. 2013(03)
[6]基于非相干散射雷达和GPS观测研究Millstone Hill地区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J]. 种小燕,张满莲,张顺荣,温晋,刘立波,宁百齐,万卫星.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3)
[7]利用GPS观测数据和IRI模型对比分析太阳活动低年广州地区电离层TEC变化[J]. 蔡超军,曹静,黄江,黄林峰,邓柏昌,徐杰. 华南地震. 2012(02)
[8]中国电离层TEC现报系统[J]. 万卫星,宁百齐,刘立波,丁锋,毛田,李国主,熊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4)
[9]电离层预报模型研究[J]. 李志刚,程宗颐,冯初刚,李伟超,李慧茹. 地球物理学报. 2007(02)
[10]利用IGS数据分析全球TEC的周年和半年变化特性[J]. 余涛,万卫星,刘立波,唐伟,栾晓莉,杨光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4)
博士论文
[1]等离子体层波粒相互作用及其电离层效应研究[D]. 熊英.武汉大学 2016
[2]内磁层—低电离层的耦合研究[D]. 李海梦.武汉大学 2015
[3]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研究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特性[D]. 武业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4]电离层垂直探测中的观测模式研究[D]. 朱正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6
[5]电离层频高图自动度量与分析的方法研究[D]. 丁宗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6
[6]中纬电离层的统计分析与模式化研究[D]. 雷久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05
本文编号:3127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1279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