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全干涉成像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6:30
  基于偏移成像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由于可避免走时拾取误差以及可实现自动化定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绕射叠加方法将能量沿走时曲线聚焦到空间网格点上,进行成像时需要搜索发震时刻.干涉成像方法利用互相关提取的走时差信息可避免搜索发震时刻,但定位结果受数据信噪比的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提高干涉成像法的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同时使用互相关和自相关道集的全干涉成像方法,增加的自相关道集提取的S-P走时差可降低震源-检波器方向的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单井监测的理论测试和实际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干涉成像的定位精度高于仅使用互相关道集的干涉成像方法,同时计算效率高于绕射叠加方法.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20,63(08)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全干涉成像的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全干涉成像方法示意图

模型图,震源,检波器,成像


图1 全干涉成像方法示意图假设震源的发震时刻已知,用图2b中的P波和S波信息分别进行成像,图3a、b、c分别为P波、S波以及绕射叠加(即两者相乘)的成像结果,为了方便对比,图中展示的为振幅值均一化后的成像结果.绕射叠加成像结果表明:能量聚焦的区域和真实的震源位置(加号)是吻合的.

定位误差,步长,成像,震源


以上的测试假设震源的发震时刻已知,然而在处理实际数据时,震源的发震时刻是未知的,因此成像的同时需按一定的步长搜索发震时刻,搜索范围内所有时间切片中能量最大的切片对应的时间为发震时刻,该切片中能量最强的网格点为震源位置.为了研究发震时刻精度对绕射叠加方法定位的影响,将真实的发震时刻设置为0.1 s,不同的发震时刻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分析可知,当发震时刻为0.05 s时,定位误差高达200 m;当发震时刻为0.11 s时,定位误差约为30 m;只有当发震时刻误差在1 ms左右时,定位误差可以控制在10 m以内.由此可见,发震时刻的精度对定位结果的误差影响非常大.然而,发震时刻的精度依赖于搜索步长,步长越小,获得的发震时刻越准确,但是运算成本也越高. 因此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搜索步长非常重要,以均衡运算成本和成像结果的准确性.2.2 干涉成像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形起伏对基于地震波形的浅源地震深度反演影响——以2017年9月3日朝鲜M6.3事件为例[J]. 王向腾,倪四道,周勇,林鑫.  地球物理学报. 2019(12)
[2]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综述[J]. 毛庆辉,王鹏,曾隽.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5)
[3]水力压裂微地震井地联合监测系统及仪器[J]. 朱亚东洋,王金磊,孙锋,吕昊,林君,陈祖斌.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1)
[4]干涉走时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J]. 王璐琛,常旭,王一博.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8)
[5]微地震定位的加权弹性波干涉成像法(英文)[J]. 李磊,陈浩,王秀明.  Applied Geophysics. 2015(02)
[6]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研发进展[J]. 梁北援,沈琛,冷传波,郭炳平,杨英才,郑彬涛.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1)
[7]国内外微地震监测技术综述[J]. 赵博雄,王忠仁,刘瑞,雷立群.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4)
[8]地面与井中观测条件下的微地震干涉逆时定位算法[J]. 王晨龙,程玖兵,尹陈,刘鸿.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9)



本文编号:3129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129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