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沩山灰汤地热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5 23:43
本文在了解区域地层岩性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岩浆岩体分布特征、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分析了灰汤地热区热源、热储、通道、盖层特征。物探资料显示灰汤地热区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体在灰汤镇西南部盖层以下200m呈联通状态,延深5000m以下,花岗岩面积较大、埋藏深、生热率高,是该区主要的热源。本文评价了区内深大断裂F1及其伴生的次级断裂控制区内地温场的总体分布。高温带在平面上与F2断层走向一致,在剖面上地温梯度等值线包围着F2断裂带,地温梯度由断裂带外围向中心逐渐增高,在断裂带交汇处有热泉出露。F1上盘的破裂带张开裂隙发育,未被充填,成为区内主要的导热导水通道及储热带,F1下盘的糜棱岩胶结致密,起到隔热隔水作用;F1、F2断裂带是调查区内热中心带,是地下热水的主要通道及储存空间;上覆白垩系中的砂砾岩、泥岩等厚度较大,泥质胶结致密、不含水、导热率小,是地热向上散失的有效盖层。
【文章来源】:中外能源. 2020,25(0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区域地质条件
1.1 大地构造位置
1.2 地层岩性及水文
1.3 断裂特征
1.4 勘查区岩浆岩
2 地热区地质特征
2.1 热储特征
2.1.1 热源及储层
2.1.2 通道及盖层
2.2 地温场分布特征
3 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条件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麻林桥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焦春春,肖江,皮建高,孙锡良. 矿业工程研究. 2016(04)
[2]湖南安仁县万田地热田空间定位及地热产出特征分析[J]. 彭文彪,王波,陶峰,邓海飞. 地质与资源. 2015(06)
[3]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特征与岩石圈热结构[J]. 饶松,胡圣标,朱传庆,唐晓音,李卫卫,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8)
[4]小三江地热田地温场特征及成因分析[J]. 谭家华. 地下水. 2010(02)
[5]浙闽粤东部地热场研究及其意义[J]. 周江羽,吴冲龙,庄新国. 地质科技情报. 1997(02)
[6]中国东南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J]. 赵平,汪集,汪缉安,罗定贵. 岩石学报. 1995(03)
硕士论文
[1]北京市小汤山地区地温场特征及地下热水成因模式分析[D]. 王泽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本文编号:3160308
【文章来源】:中外能源. 2020,25(07)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区域地质条件
1.1 大地构造位置
1.2 地层岩性及水文
1.3 断裂特征
1.4 勘查区岩浆岩
2 地热区地质特征
2.1 热储特征
2.1.1 热源及储层
2.1.2 通道及盖层
2.2 地温场分布特征
3 地热水的补给、径流条件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麻林桥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焦春春,肖江,皮建高,孙锡良. 矿业工程研究. 2016(04)
[2]湖南安仁县万田地热田空间定位及地热产出特征分析[J]. 彭文彪,王波,陶峰,邓海飞. 地质与资源. 2015(06)
[3]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特征与岩石圈热结构[J]. 饶松,胡圣标,朱传庆,唐晓音,李卫卫,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8)
[4]小三江地热田地温场特征及成因分析[J]. 谭家华. 地下水. 2010(02)
[5]浙闽粤东部地热场研究及其意义[J]. 周江羽,吴冲龙,庄新国. 地质科技情报. 1997(02)
[6]中国东南地区岩石生热率分布特征[J]. 赵平,汪集,汪缉安,罗定贵. 岩石学报. 1995(03)
硕士论文
[1]北京市小汤山地区地温场特征及地下热水成因模式分析[D]. 王泽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本文编号:3160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1603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