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地质遗迹特征及瀑布形成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14:59
黄河壶口瀑布和十里龙槽景观独特,是世界级地质遗迹,具有国际对比和区域对比地质意义。对壶口瀑布地质遗迹的成因和演化进行科学研究,是地质公园的核心科学问题,对促进河流地貌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壶口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考虑区域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地质遗迹景观的完整性,将黄河两岸行政管理的人为分割统一起来,揭示黄河壶口区域地质遗迹景观特征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前人研究集中在壶口瀑布的旅游景观特征、旅游资源或地质遗迹评价及开发与保护、旅游管理与发展等方面,对壶口瀑布的溯源侵蚀速度进行测算,对瀑布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但是大多采用传统方法,对壶口瀑布成因与演化过程的定量分析不足,对具有自然景观完整性的地质遗迹缺乏整体性研究。本研究做出以下成果:(1)在分析黄河壶口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壶口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特征,并进行价值评价。壶口瀑布、十里龙槽为世界级的地质遗迹景观。(2)分别从颜色、形态季节变化、落差变化、侵蚀动能变化4个方面分析了黄河壶口瀑布的景观特征。(3)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及十里龙槽的形成有4方面条件:水平岩层软硬相间的岩性条件,节理发育的构造条件,携沙流水侵蚀作用和冰凌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瀑布研究进展
1.2.1 黄河壶口瀑布研究进展
1.2.2 壶口瀑布研究内容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章小结
第2章 黄河壶口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与地理位置
2.1.1 研究区范围的界定
2.1.2 地理位置与交通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1 区域地质概况
2.2.2 地貌
2.2.3 河流水系
2.2.4 气候
2.2.5 植被
2.2.6 动植物
2.2.7 自然灾害
2.2.8 旅游资源概况
2.3 研究区经济发展概况
2.3.1 山西省吉县经济发展概况
2.3.2 陕西省宜川县经济发展概况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河壶口地质遗迹特征
3.1 黄河壶口地区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3.1.1 地层剖面大类
3.1.2 地质构造大类
3.1.3 地貌景观大类
3.1.4 水体景观大类
3.1.5 古生物大类
3.2 黄河壶口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3.2.1 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
3.2.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等级评价
3.3 壶口瀑布景观特征
3.3.1 壶口瀑布颜色特征
3.3.2 壶口瀑布形态季节变化特征
3.3.3 壶口瀑布落差变化特征
3.3.4 壶口瀑布侵蚀动能变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河壶口瀑布成因分析
4.1 黄河壶口瀑布与十里龙槽形成的条件
4.1.1 水平岩层
4.1.2 岩性条件
4.1.3 构造条件
4.1.4 流水侵蚀作用
4.1.5 冰凌作用
4.2 壶口瀑布溯源侵蚀速率研究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处理
4.2.3 研究结果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河壶口瀑布的演化
5.1 壶口瀑布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
5.1.1 地层
5.1.2 区域地质构造
5.1.3 区域地质发展史
5.2 新构造运动对壶口瀑布景观的影响
5.2.1 新构造运动与黄土地貌
5.2.2 新构造运动与河流侵蚀基准面高度变化
5.3 壶口瀑布的发育及演化分析
5.3.1 壶口瀑布与鄂尔多斯地块的关系
5.3.2 壶口瀑布与黄河的形成演化
5.3.3 壶口瀑布与晋陕峡谷的形成演化
5.3.4 壶口瀑布与孟门山的变迁
5.3.5 壶口瀑布与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化
5.4 壶口瀑布地貌演化过程
本章小结
第6章 世界瀑布景观地质对比研究
6.1 世界上著名瀑布
6.2 瀑布研究地质对比
6.2.1 发育的地质背景比较
6.2.2 发育的岩性差异比较
6.2.3 流量和流速的差异比较
6.2.4 侵蚀过程和发育过程比较
6.2.5 瀑布溯源侵蚀速度差异比较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7.2 存在问题
7.3 进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貌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J]. 师长兴,许炯心,蔡强国,景可,李炳元,房金福,齐德利,王随继,闫云霞. 地理研究. 2010(09)
[2]蜿蜒河流横向摆动及河谷地形沉积过程数值模拟[J]. 许栋,白玉川. 泥沙研究. 2010(04)
[3]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成因[J]. 张兆琪. 华北国土资源. 2009(02)
[4]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 龚明权,马寅生,田明中,陈英玉. 地球学报. 2009(03)
[5]尼亚加拉河流及瀑布演化浅析[J]. 高钰涯. 水资源保护. 2008(06)
[6]黄河中游晋陕峡谷的DEM流域特征分析及其新构造意义[J]. 施炜. 第四纪研究. 2008(02)
[7]保护优先原则在黄河壶口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 庞菲菲,乔慧. 山西建筑. 2007(29)
[8]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J]. 李容全,邱维理,张亚立,张本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9]“壶口悖论”:对黄河壶口瀑布开发方式的研究[J]. 安树伟. 经济地理. 2005(02)
[10]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性开发策略[J]. 孟彩萍,吴成基,郝俊卿,陶盈科. 西北地质. 2003(03)
硕士论文
[1]国家地质公园评价与保护研究[D]. 高媛.长安大学 2007
[2]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D]. 龚明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3]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 孟彩萍.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1964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瀑布研究进展
1.2.1 黄河壶口瀑布研究进展
1.2.2 壶口瀑布研究内容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本章小结
第2章 黄河壶口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与地理位置
2.1.1 研究区范围的界定
2.1.2 地理位置与交通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2.1 区域地质概况
2.2.2 地貌
2.2.3 河流水系
2.2.4 气候
2.2.5 植被
2.2.6 动植物
2.2.7 自然灾害
2.2.8 旅游资源概况
2.3 研究区经济发展概况
2.3.1 山西省吉县经济发展概况
2.3.2 陕西省宜川县经济发展概况
本章小结
第3章 黄河壶口地质遗迹特征
3.1 黄河壶口地区地质遗迹景观类型
3.1.1 地层剖面大类
3.1.2 地质构造大类
3.1.3 地貌景观大类
3.1.4 水体景观大类
3.1.5 古生物大类
3.2 黄河壶口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3.2.1 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
3.2.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等级评价
3.3 壶口瀑布景观特征
3.3.1 壶口瀑布颜色特征
3.3.2 壶口瀑布形态季节变化特征
3.3.3 壶口瀑布落差变化特征
3.3.4 壶口瀑布侵蚀动能变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4章 黄河壶口瀑布成因分析
4.1 黄河壶口瀑布与十里龙槽形成的条件
4.1.1 水平岩层
4.1.2 岩性条件
4.1.3 构造条件
4.1.4 流水侵蚀作用
4.1.5 冰凌作用
4.2 壶口瀑布溯源侵蚀速率研究
4.2.1 数据来源
4.2.2 数据处理
4.2.3 研究结果
本章小结
第5章 黄河壶口瀑布的演化
5.1 壶口瀑布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
5.1.1 地层
5.1.2 区域地质构造
5.1.3 区域地质发展史
5.2 新构造运动对壶口瀑布景观的影响
5.2.1 新构造运动与黄土地貌
5.2.2 新构造运动与河流侵蚀基准面高度变化
5.3 壶口瀑布的发育及演化分析
5.3.1 壶口瀑布与鄂尔多斯地块的关系
5.3.2 壶口瀑布与黄河的形成演化
5.3.3 壶口瀑布与晋陕峡谷的形成演化
5.3.4 壶口瀑布与孟门山的变迁
5.3.5 壶口瀑布与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化
5.4 壶口瀑布地貌演化过程
本章小结
第6章 世界瀑布景观地质对比研究
6.1 世界上著名瀑布
6.2 瀑布研究地质对比
6.2.1 发育的地质背景比较
6.2.2 发育的岩性差异比较
6.2.3 流量和流速的差异比较
6.2.4 侵蚀过程和发育过程比较
6.2.5 瀑布溯源侵蚀速度差异比较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7.2 存在问题
7.3 进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貌过程研究回顾与展望[J]. 师长兴,许炯心,蔡强国,景可,李炳元,房金福,齐德利,王随继,闫云霞. 地理研究. 2010(09)
[2]蜿蜒河流横向摆动及河谷地形沉积过程数值模拟[J]. 许栋,白玉川. 泥沙研究. 2010(04)
[3]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成因[J]. 张兆琪. 华北国土资源. 2009(02)
[4]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 龚明权,马寅生,田明中,陈英玉. 地球学报. 2009(03)
[5]尼亚加拉河流及瀑布演化浅析[J]. 高钰涯. 水资源保护. 2008(06)
[6]黄河中游晋陕峡谷的DEM流域特征分析及其新构造意义[J]. 施炜. 第四纪研究. 2008(02)
[7]保护优先原则在黄河壶口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 庞菲菲,乔慧. 山西建筑. 2007(29)
[8]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J]. 李容全,邱维理,张亚立,张本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9]“壶口悖论”:对黄河壶口瀑布开发方式的研究[J]. 安树伟. 经济地理. 2005(02)
[10]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性开发策略[J]. 孟彩萍,吴成基,郝俊卿,陶盈科. 西北地质. 2003(03)
硕士论文
[1]国家地质公园评价与保护研究[D]. 高媛.长安大学 2007
[2]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D]. 龚明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3]黄河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研究[D]. 孟彩萍.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1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1919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