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岩石热导率测试与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8 13:46
岩石热导率是计算大地热流值的关键参数,对于地热资源量的估算以及地热资源有利区的优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TCS热导率扫描仪器对徐家围子地区四深1井不同地层深度20个岩石样品进行室内导热系数的测试,分析各个地层的岩心受地层深度、岩性、温度、压力、岩石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岩石导热系数呈现随着深度的增而增加的趋势。对于同一地层,岩石的导热系数和深度成正比,深度越深,岩石导热系数越大;对于不同地层的岩体,结构越致密、颗粒越大、颗粒间接触面越大胶结作用越强、岩石孔隙度越小结构越稳定的岩体岩石热导率越大。
【文章来源】:中国锰业. 2020,38(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深度岩石岩性岩石热导率分布
徐家围子断陷地处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是近似呈现出SN走向的箕状断陷[5](见图1),西部因断层而与古中央隆起带相隔,东部与朝阳万古隆起带呈斜坡过渡。区域东西宽约25~60 km,南北长约95 km,总体表现为西断东超的构造格局,断陷内主要发育3大断裂带即徐西断裂(南北两段)、徐中断裂及徐东断裂带。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边界明确清晰的断陷型沉积盆地。断陷由于内部总体面貌差异较大,可以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即安达凹陷、杏山凹陷、薄荷台凹陷。2 岩石热导率研究现状
岩石热导率的大小与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组成、岩石含水量的大小、岩石所处环境的温度、岩石所处地层的压力有关。一般情况下,岩石的热导率跟岩石所在的深度、压力以及岩石本身的密度和湿度有关。不同岩石由于其内部结构及其形成环境的差异,因而岩石热导率系数也有所不同。热传导和热对流是岩石介质中热交换的最主要的方式,传导传热主要受岩石热导率的影响[6](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基底岩性中大部分是花岗岩的岩体,热导率较高。砂岩热导率较低,热导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岩石热导率受岩石矿物组成的影响,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岩石的热导率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层段岩石热导率特征及启示[J]. 崔景伟,侯连华,朱如凯,李士祥,吴松涛.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2)
[2]岩石热导率的测量及对油区地热研究的影响[J]. 朱焕来,王春宇,魏华彬. 能源与环保. 2017(12)
[3]华北地区煤系地层岩石热导率特征及对热害的影响[J]. 段忠丰,庞忠和,杨峰田. 煤炭科学技术. 2013(08)
[4]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受控机制分析[J]. 蔡周荣,夏斌,郭峰,万志峰,刘维亮. 石油学报. 2010(06)
[5]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谭静强,琚宜文,侯泉林,张文永,谭永杰.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3)
[6]准噶尔盆地地温分布特征[J]. 邱楠生,王绪龙,杨海波,向英. 地质科学. 2001(03)
[7]沉积岩系地层温度场模型及其参数优化识别[J]. 阎桂峰,冯恩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7(01)
[8]岩石热导率的温压实验及分析[J]. 赵永信,杨淑贞,张文仁,梁宪荣,马丽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5(01)
[9]国外岩石热导率的研究动向[J]. 李大心. 地质科技情报. 1985(02)
硕士论文
[1]非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研究[D]. 李才对.昆明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4433
【文章来源】:中国锰业. 2020,38(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深度岩石岩性岩石热导率分布
徐家围子断陷地处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是近似呈现出SN走向的箕状断陷[5](见图1),西部因断层而与古中央隆起带相隔,东部与朝阳万古隆起带呈斜坡过渡。区域东西宽约25~60 km,南北长约95 km,总体表现为西断东超的构造格局,断陷内主要发育3大断裂带即徐西断裂(南北两段)、徐中断裂及徐东断裂带。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边界明确清晰的断陷型沉积盆地。断陷由于内部总体面貌差异较大,可以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即安达凹陷、杏山凹陷、薄荷台凹陷。2 岩石热导率研究现状
岩石热导率的大小与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组成、岩石含水量的大小、岩石所处环境的温度、岩石所处地层的压力有关。一般情况下,岩石的热导率跟岩石所在的深度、压力以及岩石本身的密度和湿度有关。不同岩石由于其内部结构及其形成环境的差异,因而岩石热导率系数也有所不同。热传导和热对流是岩石介质中热交换的最主要的方式,传导传热主要受岩石热导率的影响[6](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基底岩性中大部分是花岗岩的岩体,热导率较高。砂岩热导率较低,热导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岩石热导率受岩石矿物组成的影响,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岩石的热导率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页岩层段岩石热导率特征及启示[J]. 崔景伟,侯连华,朱如凯,李士祥,吴松涛.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2)
[2]岩石热导率的测量及对油区地热研究的影响[J]. 朱焕来,王春宇,魏华彬. 能源与环保. 2017(12)
[3]华北地区煤系地层岩石热导率特征及对热害的影响[J]. 段忠丰,庞忠和,杨峰田. 煤炭科学技术. 2013(08)
[4]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受控机制分析[J]. 蔡周荣,夏斌,郭峰,万志峰,刘维亮. 石油学报. 2010(06)
[5]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谭静强,琚宜文,侯泉林,张文永,谭永杰.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3)
[6]准噶尔盆地地温分布特征[J]. 邱楠生,王绪龙,杨海波,向英. 地质科学. 2001(03)
[7]沉积岩系地层温度场模型及其参数优化识别[J]. 阎桂峰,冯恩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7(01)
[8]岩石热导率的温压实验及分析[J]. 赵永信,杨淑贞,张文仁,梁宪荣,马丽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5(01)
[9]国外岩石热导率的研究动向[J]. 李大心. 地质科技情报. 1985(02)
硕士论文
[1]非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研究[D]. 李才对.昆明理工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54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2544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