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勘探远景评价——基于大地电磁测深和钻探探测

发布时间:2021-07-27 06:43
  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远景区之一。目前银川盆地开采的热储层主要是以孔隙型层状热储为主,而带状热储地热资源还未开发利用。为探明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赋存情况,圈定研究区有利地段地热资源储藏范围,本文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来探测银川盆地东缘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构造特征,通过钻探验证和物探测井资料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地下电性结构特征、地层岩性分布特征以及隐伏断裂位置和产状。结果表明,在黄河断裂上盘有利地段施工了四眼地热勘探井,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ZK01地热勘探井井深617 m,出水量达15000 m3/d,井口水温42℃,这是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出水量最大的自流地热井,为今后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文章来源】:地质与勘探. 2020,56(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勘探远景评价——基于大地电磁测深和钻探探测


银川盆地构造地质图(a,b;b据黄兴富,2014修改)及大地电磁(MT)测点分布位置图(c)

二维图,偏离度,二维,剖面


MT数据在反演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维性分析,以确定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维数,其中二维偏离度是判别地下介质维性的重要参数。通常认为当二维偏离度小于0.3时,地下介质可以近似视为二维情况。本文以L2剖面为例,分别采用Swift分解法(Swift,1967)和Bahr分解法(Bahr,1991)进行维性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剖面上大部分测点的二维偏离度都<0.3,说明深部电性结构普遍表现为二维特征。本文利用G-B阻抗张量分解法对L1~L3剖面进行构造走向分析(Groom and Bailey,1989),三条剖面320~0.01 Hz频带电性主轴方向分布较为一致,主轴方位显示为NE60°和SE150°左右(图3)。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判断工作区总体构造走向为NE60°。

主轴,剖面,张量,地质资料


本文利用G-B阻抗张量分解法对L1~L3剖面进行构造走向分析(Groom and Bailey,1989),三条剖面320~0.01 Hz频带电性主轴方向分布较为一致,主轴方位显示为NE60°和SE150°左右(图3)。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判断工作区总体构造走向为NE60°。2.2 二维反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银川盆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J]. 朱怀亮,胥博文,刘志龙,石峰,辛玉齐,曹学刚,程国强.  物探与化探. 2019(04)
[2]MT法在石嘴山市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利用[J]. 胥博文,刘志龙,张敏,王丽妍,朱怀亮,石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3]利用地震折射和反射波资料研究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J]. 李燕,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秦晶晶,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4]High-resolution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Yinchuan basin revealed by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ing: implications for deep processes of basin[J]. Xing fuHuang,Shaoying Feng,Rui Gao,Wenhui Li.  Earthquake Science. 2016(02)
[5]钻探揭示的黄河断裂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J]. 雷启云,柴炽章,郑文俊,杜鹏,谢晓峰,王银,崔瑾,孟广魁.  地震地质. 2014(02)
[6]银川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运动学的约束[J]. 黄兴富,施炜,李恒强,陈龙,岑敏.  地学前缘. 2013(04)
[7]综合电磁法在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J]. 高亮,陈海波,李向宝,胥博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8]地热地球物理勘探新进展[J]. 曾昭发,陈雄,李静,李桐林,张良怀.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1)
[9]基于钻探的芦花台隐伏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J]. 雷启云,柴炽章,杜鹏,王银,孟广魁.  地震地质. 2011(03)
[10]银川断陷盆地地壳结构与构造的地震学证据[J]. 方盛明,赵成彬,柴炽章,刘保金,酆少英,刘明军,雷启云,刘皓.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7)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演化[D]. 黄兴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本文编号:3305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05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