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大清河子流域划分方法
发布时间:2021-07-27 13:58
针对流域水循环模拟中的子流域划分问题,以大清河流域为例,首先基于ArcGIS软件,以30 m分辨率的DEM作为数据源,进行填洼处理、流向判定、汇流累计量计算等;然后采用河网密度法和水系分维法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提取出与实际最符合的河网,以此更准确地提取流域水系;最后根据水流流向、汇流累计以及出水口的位置划分子流域,并基于MATLAB程序对子流域及其内部栅格进行编码。结果表明:当集水面积阈值为270 km2时,提取的大清河流域河网水系与实际较为符合,且对子流域的划分及编码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定位每一个栅格,方便计算机的识别及演算。因此,以DEM为基础实现大流域尺度下子流域划分是可行的,对子流域的划分及编码可以为开发构建大尺度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大清河流域子流域划分
大清河流域河流分级见图8。当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270 km2时,大清河流域提取的河流一共有85条,其中:1级河流7条,占总河流数量的7.6%;2级河流10条,占总河流数量的10.7%;3级河流24条,占总河流数量的29.8%;4级河流44条,占总河流数量的51.9%。由此可见,大清河流域水系密布、发育较好。2.4 子流域划分
对子流域的编码主要通过MATLAB程序来实现。图10为大清河流域某一子流域内所有栅格的编码,以流域中某一栅格(18,3,5,3,150)为例,第一层编码18表示第18个子流域,第二层编码3为该栅格在第18个子流域中的第3层汇流层,第三层编码5表示栅格为第3层汇流层中的第5个栅格,第四层编码3表示流入该栅格的汇流所在层数为3,第五层编码150表示第150条河道编码。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编码方法对比分析[J]. 刘佳嘉,周祖昊,贾仰文,王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基于Pfafstetter规则的流域编码算法并行化方法[J]. 王春,江岭,陈泰生,杨灿灿.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05)
[3]基于DEM的延河流域水文特征提取与分析[J]. 宋向阳,吴发启,赵龙山,吴光艳,张青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4)
[4]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杨邦,任立良. 水电能源科学. 2009(05)
[5]黑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分布式模拟(Ⅰ)——模型开发与验证[J]. 贾仰文,王浩,严登华. 水利学报. 2006(05)
[6]利用DEM提取河网时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J]. 孔凡哲,李莉莉. 水电能源科学. 2005(04)
[7]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河网提取及子流域生成[J]. 叶爱中,夏军,王纲胜,王晓妮. 水利学报. 2005(05)
[8]黄河典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应用研究[J]. 王中根,郑红星,刘昌明,吴险峰,赵卫民.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4(S1)
[9]GIS环境下基于DEM的中国流域自动提取方法[J]. 徐新良,庄大方,贾绍凤,胡云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04)
[10]基于DEM的数字河网生成方法的探讨[J]. 熊立华,郭生练.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3(04)
博士论文
[1]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汇流演算研究[D]. 李丽.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5917
【文章来源】:人民黄河. 2020,42(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大清河流域子流域划分
大清河流域河流分级见图8。当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270 km2时,大清河流域提取的河流一共有85条,其中:1级河流7条,占总河流数量的7.6%;2级河流10条,占总河流数量的10.7%;3级河流24条,占总河流数量的29.8%;4级河流44条,占总河流数量的51.9%。由此可见,大清河流域水系密布、发育较好。2.4 子流域划分
对子流域的编码主要通过MATLAB程序来实现。图10为大清河流域某一子流域内所有栅格的编码,以流域中某一栅格(18,3,5,3,150)为例,第一层编码18表示第18个子流域,第二层编码3为该栅格在第18个子流域中的第3层汇流层,第三层编码5表示栅格为第3层汇流层中的第5个栅格,第四层编码3表示流入该栅格的汇流所在层数为3,第五层编码150表示第150条河道编码。3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编码方法对比分析[J]. 刘佳嘉,周祖昊,贾仰文,王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2]基于Pfafstetter规则的流域编码算法并行化方法[J]. 王春,江岭,陈泰生,杨灿灿.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5(05)
[3]基于DEM的延河流域水文特征提取与分析[J]. 宋向阳,吴发启,赵龙山,吴光艳,张青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04)
[4]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杨邦,任立良. 水电能源科学. 2009(05)
[5]黑河流域水循环系统的分布式模拟(Ⅰ)——模型开发与验证[J]. 贾仰文,王浩,严登华. 水利学报. 2006(05)
[6]利用DEM提取河网时集水面积阈值的确定[J]. 孔凡哲,李莉莉. 水电能源科学. 2005(04)
[7]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河网提取及子流域生成[J]. 叶爱中,夏军,王纲胜,王晓妮. 水利学报. 2005(05)
[8]黄河典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应用研究[J]. 王中根,郑红星,刘昌明,吴险峰,赵卫民.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4(S1)
[9]GIS环境下基于DEM的中国流域自动提取方法[J]. 徐新良,庄大方,贾绍凤,胡云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04)
[10]基于DEM的数字河网生成方法的探讨[J]. 熊立华,郭生练.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3(04)
博士论文
[1]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汇流演算研究[D]. 李丽.河海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5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05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