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运行前后荆江三口分流能力变化
发布时间:2021-08-02 15:51
三峡工程运行后,荆江三口口门河段低水河槽出现一定冲刷,与上荆江干流河道低水河槽的冲刷程度基本相当,干流低水时期三口河道分流能力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干流流量20 000m3/s条件下,松滋口分流增加,太平口分流减少,藕池口分流稳定,三口总体分流能力在三峡工程前后没有显著变化。松滋口口门河段河漫滩河槽状态稳定,太平口和藕池口口门河段河漫滩河槽持续淤积,但淤积速率减缓。在干流流量为40 000 m3/s条件下,太平口和藕池口分流能力显著下降,弥陀寺站多年平均流量值由1 950 m3/s降至1 674 m3/s,管家铺站多年平均流量值由3 760 m3/s降至2 617 m3/s,降幅30.4%,康家岗站多年平均流量值分别为303 m3/s和161 m3/s,下降46.86%,三口分流能力明显下降。
【文章来源】:湖南水利水电. 2020,(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干流不同流量条件下新江口站流量的时间变化
干流不同流量条件下沙道观站流量的时间变化
由图3和表2可见,荆江干流沙市站流量为10 000m3/s时,太平口弥陀寺站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P>0.05),并且2个时段没有显著差异;干流中高流量情况下,太平口弥陀寺站流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37,0.013)。沙市站流量为20 000 m3/s时,弥陀寺站在1991~2002年和2003~2015年2个时段平均流量值分别为906 m3/s和772 m3/s,下降14.79%;沙市站流量为40 000 m3/s时,弥陀寺站2个时段的平均流量值由1 950 m3/s降至1 674 m3/s,降幅达14.15%。2.3 藕池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综述[J]. 汪记锋,刘国亮,张艳霞. 水利水电快报. 2018(07)
[2]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河道及三口分流影响研究[J]. 曹文洪,毛继新. 水利水电技术. 2015(06)
[3]长江荆江河道整治60年回顾[J]. 潘庆燊,胡向阳. 人民长江. 2015(07)
[4]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J]. 方春明,胡春宏,陈绪坚. 水利学报. 2014(01)
[5]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道冲淤变化分析[J]. 魏立鹏,张卫军,渠庚.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12)
[6]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J]. 郭小虎,渠庚,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07)
[7]三峡工程建成后上荆江河道演变趋势及治理[J]. 张晓红,汪红英. 人民长江. 2009(22)
[8]三峡建库后荆江三口分流的变化[J]. 李义天,郭小虎,唐金武,孙昭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9(01)
[9]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研究[J]. 穆锦斌,张小峰,许全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03)
本文编号:3317844
【文章来源】:湖南水利水电. 2020,(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干流不同流量条件下新江口站流量的时间变化
干流不同流量条件下沙道观站流量的时间变化
由图3和表2可见,荆江干流沙市站流量为10 000m3/s时,太平口弥陀寺站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P>0.05),并且2个时段没有显著差异;干流中高流量情况下,太平口弥陀寺站流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37,0.013)。沙市站流量为20 000 m3/s时,弥陀寺站在1991~2002年和2003~2015年2个时段平均流量值分别为906 m3/s和772 m3/s,下降14.79%;沙市站流量为40 000 m3/s时,弥陀寺站2个时段的平均流量值由1 950 m3/s降至1 674 m3/s,降幅达14.15%。2.3 藕池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综述[J]. 汪记锋,刘国亮,张艳霞. 水利水电快报. 2018(07)
[2]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河道及三口分流影响研究[J]. 曹文洪,毛继新. 水利水电技术. 2015(06)
[3]长江荆江河道整治60年回顾[J]. 潘庆燊,胡向阳. 人民长江. 2015(07)
[4]三峡水库运用对荆江三口分流及洞庭湖的影响[J]. 方春明,胡春宏,陈绪坚. 水利学报. 2014(01)
[5]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河道冲淤变化分析[J]. 魏立鹏,张卫军,渠庚.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3(12)
[6]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J]. 郭小虎,渠庚,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1(07)
[7]三峡工程建成后上荆江河道演变趋势及治理[J]. 张晓红,汪红英. 人民长江. 2009(22)
[8]三峡建库后荆江三口分流的变化[J]. 李义天,郭小虎,唐金武,孙昭华.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9(01)
[9]荆江三口分流分沙变化研究[J]. 穆锦斌,张小峰,许全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03)
本文编号:3317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178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