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社区环境重建的开放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21:48
  汶川地震灾后安居环境重建汇聚了众多规划师的不懈努力,其中之一在于期望通过提高社区环境的开放性,帮助灾区城镇恢复新生。那么,灾后重建社区环境的“开放性”究竟处于何种水平、落实效果如何、给灾民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均需要一套评价反馈机制。同时,安居环境重建评价涉及范围广、时间长、类别多,需要多角度、多维度的持续跟踪研究,对灾后重建进行全面诊断和反馈。因此,本文从开放性的角度,对汶川地震灾区城镇重建的社区环境进行了主观评价研究。论文主要包含评价基础研究、评价因子集构建、实证评价研究和评价结论反馈四个方面的内容。评价基础研究,包括界定相关概念、明确开放性对灾后社区环境的意义;确定社区环境开放性的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方法;通过挖掘灾后居民需求特征和社区环境的开放性特征,整合建立了“公共性”、“可达性”、“多样性”和“流动性”四个评价准则。在评价因子集构建阶段,从社区环境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社区管理和社区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利用三角形法和四步法,集合专家、文献和居民的共同智慧,经过初步汇总和反复修定,建立了一套包含4个一级因子、23个二级因子的评价因子集,并征集专家的意见,利用层次分析法确...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灾后安居环境重建追踪评价
        1.1.2 社区开放的呼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灾后安居环境评价研究
        1.3.2 社区开放性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设计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灾后社区环境重建的开放性评价基础研究
    2.1 评价的基本问题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灾后社区环境开放的意义
    2.2 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
    2.3 评价方法
    2.4 评价准则
        2.4.1 汶川地震灾后居民需求特征
        2.4.2 社区环境的开放性特征
        2.4.3 准则厘定
第3章 灾后社区环境重建的开放性评价因子集建立
    3.1 评价因子集建构思路
        3.1.1 建构的原则
        3.1.2 建构的内容
        3.1.3 可借鉴的方法
    3.2 构建评价因子的层级结构
    3.3 评价因子集构建
        3.3.1 相关领域评价因子
        3.3.2 灾区特殊因子
        3.3.3 评价因子初步汇总
        3.3.4 评价因子修正及因子集建立
    3.4 评价因子权重设定
        3.4.1 权重设定方法
        3.4.2 权重计算
    3.5 评价定量标准
        3.5.1 因子定量标准
        3.5.2 综合评判标准
第4章 汶川地震灾后社区环境重建的开放性实例评价
    4.1 问卷调查及数据库建立
        4.1.1 调查样本
        4.1.2 调查问卷设计
        4.1.3 问卷发放
        4.1.4 数据库建立
        4.1.5 信度与效度检测
    4.2 量化评价
        4.2.1 主观综合评价
        4.2.2 单一因素评价
        4.2.3 模糊综合评价
    4.3 质化评价
        4.3.1 建筑游览式评价
        4.3.2 自由报告评价
    4.4 评价反馈总结
第5章 灾后社区环境重建的开放性营造建议
    5.1 营造原则
    5.2 物质环境
        5.2.1 道路交通
        5.2.2 公建配套
        5.2.3 外部空间
    5.3 社会环境
        5.3.1 社区管理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初步访谈问卷
附录二:专家问卷
附录三:实证评价问卷
附录四:评价居民背景信息统计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本文编号:3318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18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e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