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变化过程及与长江相互作用关系
发布时间:2021-08-05 10:17
根据1950—2012出入湖径流量和1950—2010湖内各站水位,运用M-K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和湖内水位的变化过程,探讨鄱阳湖与长江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的年际分布比较均匀,其变化主要受流域降雨的影响;2)出入湖径流量呈无显著增加的趋势变化,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91年;3)"五河"入湖径流量是湖内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鄱阳湖与长江相互作用关系的强弱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年代际变化来看,长江作用较强的时期为1960s和1980s,鄱阳湖作用较强的时期为1970s和1990s;从季节变化来看,4—6月和12月至次年3月主要为鄱阳湖作用期,7—11月主要为长江作用期;4)1950—2010共有47 a发生过江水倒灌入湖现象,主要集中在长江作用较强的两个时期的7—9月,这是由于从7月开始长江进入主汛期,流量增大,水位抬升,高流量和高水位容易对鄱阳湖产生倒灌作用。
【文章来源】: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0,34(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鄱阳湖流域
1961—2012鄱阳湖流域年均降雨量为 1 636 mm,年均入湖径流量为 1 088 亿m3。入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降雨量保持一致,见图3(a),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Q= 1.025 5P-591.21, R2=0.896 5,见图3(b),说明入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表 3 统计了在年代际尺度上流域年均降雨量及其距平值,1970s 和 1980s 的年均降雨量与多年均值相差较少,1960s、1990s 和 2000s 的年均降雨量与多年均值相差较多。其中, 1960s 的明显低于多年均值,1990s 的显著高于多年均值。根据柳艳香等[19]研究,1960s 中国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偏北,东南部普遍偏旱,长江中下游梅雨减弱;1990s 中国夏季主要多雨带南移,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强,汛期降水明显增多,且夏季暴雨频率增加以及潜在蒸发量减少[8, 20]。表3 不同年代的降雨量及距平值mm 年代 年均降雨量 距平值 年均径流量 距平值 1961—1969 1 490 -132 961 -127 1970—1979 1 612 -10 1 125 37 1980—1989 1 633 11 1 064 -24 1990—1999 1 795 173 1 247 159 2000—2012 1 567 -55 1 045 -43 1961—2012 1 636 0 1 088 0
1950—2012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的 M-K 统计量如图 4 所示(UF 表示正序列统计量,UB 表示负序列统计量),两者呈基本一致的趋势变化,表明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受到入湖径流量的显著影响。正序列统计量表明,1954—1960和 2002—2012两个时段出入湖径流量呈减少趋势,1960—2002呈增加趋势,且 1990—2002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除个别时间外(1960年和1965—1968,湖口站),出入湖径流量的 M-K 统计量均未超过α=0.05 显著性检验的临界值(±1.96),表明不论是减少还是增加,径流量都呈不显著的趋势变化。出入湖径流量的突变年份均为 1991 年。4 湖内水位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入湖总水量变化与旱涝急转规律分析[J]. 罗蔚,张翔,邓志民,肖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05)
[2]鄱阳湖与长江关系及三峡蓄水的影响[J]. 方春明,曹文洪,毛继新,黎海军. 水利学报. 2012(02)
[3]鄱阳湖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孙鹏,张强,陈晓宏.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04)
[4]鄱阳湖径流量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分析[J]. 蒙海花,王腊春,黄胜晔.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5)
[5]近50年来长江与鄱阳湖水文相互作用的变化[J]. 郭华,张奇. 地理学报. 2011(05)
[6]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J]. 孙鹏,张强,陈晓宏,陈永勤. 地理学报. 2010(07)
[7]近60年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对三角洲的影响[J]. 彭俊,陈沈良. 地理学报. 2009(11)
[8]鄱阳湖湿地水位与洲滩淹露模型构建[J]. 周霞,赵英时,梁文广. 地理研究. 2009(06)
[9]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 刘健,张奇,许崇育,张增信. 热带地理. 2009(03)
[10]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研究[J]. 柳艳香,赵振国,朱艳峰,王建平,陈丽华. 高原气象. 2008(04)
博士论文
[1]鄱阳湖形态特征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响应研究[D]. 霍雨.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鄱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水体形态特征的遥感提取[D]. 顾中宇.江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3577
【文章来源】: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0,34(06)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鄱阳湖流域
1961—2012鄱阳湖流域年均降雨量为 1 636 mm,年均入湖径流量为 1 088 亿m3。入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降雨量保持一致,见图3(a),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Q= 1.025 5P-591.21, R2=0.896 5,见图3(b),说明入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主要受降雨量的影响。表 3 统计了在年代际尺度上流域年均降雨量及其距平值,1970s 和 1980s 的年均降雨量与多年均值相差较少,1960s、1990s 和 2000s 的年均降雨量与多年均值相差较多。其中, 1960s 的明显低于多年均值,1990s 的显著高于多年均值。根据柳艳香等[19]研究,1960s 中国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偏北,东南部普遍偏旱,长江中下游梅雨减弱;1990s 中国夏季主要多雨带南移,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强,汛期降水明显增多,且夏季暴雨频率增加以及潜在蒸发量减少[8, 20]。表3 不同年代的降雨量及距平值mm 年代 年均降雨量 距平值 年均径流量 距平值 1961—1969 1 490 -132 961 -127 1970—1979 1 612 -10 1 125 37 1980—1989 1 633 11 1 064 -24 1990—1999 1 795 173 1 247 159 2000—2012 1 567 -55 1 045 -43 1961—2012 1 636 0 1 088 0
1950—2012鄱阳湖出入湖径流量的 M-K 统计量如图 4 所示(UF 表示正序列统计量,UB 表示负序列统计量),两者呈基本一致的趋势变化,表明湖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受到入湖径流量的显著影响。正序列统计量表明,1954—1960和 2002—2012两个时段出入湖径流量呈减少趋势,1960—2002呈增加趋势,且 1990—2002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除个别时间外(1960年和1965—1968,湖口站),出入湖径流量的 M-K 统计量均未超过α=0.05 显著性检验的临界值(±1.96),表明不论是减少还是增加,径流量都呈不显著的趋势变化。出入湖径流量的突变年份均为 1991 年。4 湖内水位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50年鄱阳湖流域入湖总水量变化与旱涝急转规律分析[J]. 罗蔚,张翔,邓志民,肖洋.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05)
[2]鄱阳湖与长江关系及三峡蓄水的影响[J]. 方春明,曹文洪,毛继新,黎海军. 水利学报. 2012(02)
[3]鄱阳湖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孙鹏,张强,陈晓宏.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04)
[4]鄱阳湖径流量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分析[J]. 蒙海花,王腊春,黄胜晔.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05)
[5]近50年来长江与鄱阳湖水文相互作用的变化[J]. 郭华,张奇. 地理学报. 2011(05)
[6]鄱阳湖流域水沙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机理[J]. 孙鹏,张强,陈晓宏,陈永勤. 地理学报. 2010(07)
[7]近60年黄河水沙变化过程及其对三角洲的影响[J]. 彭俊,陈沈良. 地理学报. 2009(11)
[8]鄱阳湖湿地水位与洲滩淹露模型构建[J]. 周霞,赵英时,梁文广. 地理研究. 2009(06)
[9]近50年鄱阳湖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 刘健,张奇,许崇育,张增信. 热带地理. 2009(03)
[10]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研究[J]. 柳艳香,赵振国,朱艳峰,王建平,陈丽华. 高原气象. 2008(04)
博士论文
[1]鄱阳湖形态特征及其对流域水沙变化响应研究[D]. 霍雨.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鄱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水体形态特征的遥感提取[D]. 顾中宇.江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23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235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