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气候变化对第二松花江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09:25
  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影响蒸散发、产流等水文循环过程及植被的生理生态过程,改变区域生态资源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通过正确认识气候变化条件下植被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以及植被生长过程变化的水文效应,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对未来气候环境下的径流过程和蒸散发过程进行预测,更好地服务于流域农业灌溉、生态修复与建设、以及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等工作。东北地区处于我国高纬度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生态水文演变规律具有寒区的地域性特点,因此东北地区生态水文过程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值得关注。本文以第二松花江流域作为代表流域,分析了研究区气候要素、植被特征要素和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植被变化对流域天然径流的影响。针对气候变化与生态水文过程之间作用关系的复杂性,构建生态水文模型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并利用该模型分析探讨研究区气候变化对生态水文过程的驱动作用,以及植被生长过程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基于研究区1956-2010年的气象数据序列,分析了研究区近50年来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气候变化对第二松花江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


第二松花江流域地理位置及水文气象站点分布

水系分布,第二松花江,水系分布,地形图


Fig.?2.2?The?DEM?spatial?distrib山ion?of?出e?second?Songhua?River?Basin??2丄4水系分布??第二松花江流域的水系分布如图2.1所示,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附??近的长白山天池,根据地貌大致可W分为4段,即河源段、上游江段、丘陵区江段和下??游江段。二松有两个源头,即头道江和二道江。从源头到头道江和二道江汇合处为河源??段,该河段河道长256km,集水面积18724km2,全江段山岭连绵,植被良好,河谷狭??窄,江道弯曲,河底为石质,有较大支流五道白河、古洞口和头道江;从抚松县两江汇??合口到丰满电站巧址为二松上游江段,河道长208?km,集水面积24237?km2,河谷呈"V"??型,该江段有较大支流蛟河和辉发河流入,建有梯级水电站白山、红石和丰满电站;从??丰满电站项址到沐石河口为二松的丘陵区江段,河道长191?km,集水面积9457?km2,??流经丘陵谷地

第二松花江,和风,年际变化,日照时数


.?3.3?Interannual?changes?of?relative?humidity,?sunshine?hours?and?wind?spe-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水文模型开发和应用:回顾与展望[J]. 徐宗学,赵捷.  水利学报. 2016(03)
[2]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J]. 朱双,周建中,孟长青,肖舸,陈健国.  水力发电学报. 2015(06)
[3]第二松花江流域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子分析[J]. 韦小丽,管丽丽.  气象灾害防御. 2015(02)
[4]中国CO2能源排放量与CO2大气浓度时空分布研究[J]. 廖秀英,王婷,程辉,付国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5]基于PSUADE的VIC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太湖西苕溪流域为例[J]. 张兰影,庞博,徐宗学,赵捷.  资源科学. 2014(05)
[6]基于扰动分析方法的AnnAGNPS模型水文水质参数敏感性分析[J]. 席庆,李兆富,罗川.  环境科学. 2014(05)
[7]1961—2010年松花江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影响要素分析[J]. 温姗姗,姜彤,李修仓,王腾飞,王艳君,Thomas Fischer.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02)
[8]不同土壤水分下山杏光合作用CO2响应过程及其模拟[J]. 吴芹,张光灿,裴斌,徐志强,赵瑜,方立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3(06)
[9]Separating impacts of vegetation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on streamflow using hydrological models together with vegetation data[J]. LI HuiYun 1,3,ZHANG YongQiang 2* & WANG BenDe 3 1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 2 CSIRO Land and Water,GPO BOX 1666,Canberra ACT 2601,Australia;3 Faculty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07)
[10]Climate change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as simulated by a high resolution regional climate model[J]. GAO XueJie1*, SHI Ying1, ZHANG DongFeng2 & GIORGI Filippo3 1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2 Shanxi Climate Center, Taiyuan 030006, China; 3 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Trieste 34100, Ital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10)

博士论文
[1]东北地区积雪时空分布及其融雪径流模拟[D]. 杨倩.吉林大学 2015
[2]变化环境下松花江流域水文与水资源响应研究[D]. 李峰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5
[3]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循环分布式模拟与演变规律研究[D]. 刘佳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
[4]青藏高原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D]. 张丁玲.兰州大学 2013
[5]东北地区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征研究[D]. 张爱静.大连理工大学 2013
[6]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的定量评价[D]. 张淑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7]基于IBIS模型模拟的中国东部南北样带植被NPP动态变化研究[D]. 王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
[8]中国非湿润地区植被与流域水循环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 邵薇薇.清华大学 2009
[9]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模拟研究[D]. 王萍.东北林业大学 2009
[10]基于RS和GIS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与生态需水研究[D]. 闫正龙.西安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一百年来第二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的历史变迁(1898-2000)[D]. 任晨.东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29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29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