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中国人工源电磁探测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1-08-10 07:44
  人工源电磁探测技术作为地球物理电磁探测的重要分支,在过去十年中得到快速发展.中国陆续攻克电磁探测方法的基础理论、正反演方法和核心装备技术难题,在地面电磁法、航空电磁法及海洋电磁法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现空-地-井立体探测和频-时域多尺度电磁探测新技术,实现对地下10km深度范围内目标体的有效探测.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在深部地质找矿、城市地下空间探测、地质灾害探测和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仍需继续推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技术创新,发展高效、可靠、经济的新装备.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50(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人工源电磁探测新方法


隧道/井下小线圈瞬变电磁工作示意图

示意图,天波,采集站,测站


时频电磁法的装置布设如图2所示,发射端采用大功率发电机和长导线源,激发源波形为1:1占空比的正负方波,从高频到低频连续激发,并采用叠加的方法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接收端一次性采集到的时间域和频率域信号,为提取目标层电阻率和激电信息提供了可能.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方法形成了视电阻率定义、约束反演等数据处理和成像技术,并在野外实际探测中获得成功应用(He等,2010;张春贺等,2013)目前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页岩气和常规油气勘探中,在金属矿资源领域的应用鲜有报道.由于金属矿具有倾角陡、目标层薄等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资料精细处理和相关的解释技术.图2 时频电磁法野外施工布置图

布置图,电磁,时频,天波


图2 时频电磁法野外施工布置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深地资源电磁探测新技术研究进展[J]. 底青云,朱日祥,薛国强,殷长春,李貅.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6)
[2]电性源地-井瞬变电磁法全分量响应特性与探测能力分析[J]. 陈卫营,韩思旭,薛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9(05)
[3]隧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去噪方法试验研究与应用[J]. 张乐文,宿传玺,孙怀凤,李召峰,辛冬冬,程铭,吴启龙,李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S1)
[4]地面电磁探测接收系统批量对比试验[J]. 李萌,底青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5]基于谱元法的频率域三维海洋可控源电磁正演模拟[J]. 刘玲,殷长春,刘云鹤,邱长凯,黄鑫,张博.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02)
[6]短偏移距电磁探测技术概述[J]. 何继善,薛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8 (01)
[7]海洋电磁低时钟漂移及自动增益采集技术研究[J]. 张天信,王中兴,吴树军,底青云,任文静,叶鹏飞.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1)
[8]新型坐底式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系统及其海试应用[J]. 王猛,邓明,伍忠良,罗贤虎,景建恩,陈凯.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1)
[9]深海6000 m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及其应用[J]. 周胜,宋刚,黄龙,席振铢,侯海涛,陈兴朋,亓庆新.  地球物理学报. 2017(11)
[10]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反演法在井下超前探测中的应用[J]. 范涛,鲁晶津,王冰纯,刘磊,赵兆.  煤炭科学技术. 2017(10)

硕士论文
[1]基于Qt的海洋可控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D]. 李亚彬.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33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33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0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