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门附近海域悬沙时空变化和输运研究 ——以崇明东滩附近海域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3 14:25
悬沙是河口(特别是高浊度河口)水体的重要物质组成之一。悬沙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输运对河口和相邻海域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内外对河口悬沙做过大量研究,但是鉴于径流、潮流、波浪、沿岸流和人类活动多因子和多尺度的复杂影响以及不同河口的自然背景差异,河口(尤其是口门水域)悬沙时空变化规律和输运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以长江口崇明岛向海侧近岸水域9个不同测点(从潮间带至20m水深)上18个测次(非风暴天气条件下)的实测资料为基础,探讨悬沙浓度和粒径的垂向剖面特征和变化规律;揭示悬沙浓度和粒径变化的周期性(潮周期、大小潮和季节性)和趋势性(悬沙浓度对流域来沙减少的响应);通过计算和对比水动力剪切应力及底床沉积物临界侵蚀剪切应力,初步探讨水体和底床泥沙交换的的动力机制;通过单宽输水、输沙量分析,了解泥沙的水平净输运方向和通量。主要的结果和结论有:(1)悬沙浓度的垂向变化。402条单一(即瞬时测量)悬沙浓度剖面形态类型多种多样,可分为“L”型、阶梯型、斜上凹型、斜上凸类型、“S”类型、反“S”类型、斜线型、垂向准直线型、“弓”型等9种基本类型,它们只占总剖面数55%,另45%的剖面是...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长江口及周边海域水深(据杨世伦等,2013)
长江入海泥沙出现减少趋势(Yangetal., 2005; Xu et al., 2006;李鹏,2012)(图2-3)。特别是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大通站输沙率已降至0.75><108t/a(2003?2008年平均值)。千年以来,长江入海泥沙约一半沉积在近岸口门地区,形成了大量可开发的土地(Chenetal.,1985)。而河流入海泥沙减少通常引起三角洲前缘的齡积减慢甚至被侵烛(Syvitsldetal.,2009)。长江口外海滨强劲的沿岸流每年带走泥沙约2.60><108t,当河流来沙少于该值时,海底发生冲刷(Yang etal., 2003)。口外海滨是长江入海泥沙的重要汇集之处,因而其冲游对河流入海泥沙变化的影响较为敏感。当河流来沙减少时,作为敏感型的区域而受到影响(徐晓君等
滩餅0.50 m (朱慧芳等,1984;上海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组,1996)(站位见图2-5)。引水船最大波高3.20m。影响(包括登陆)长江口的台风每年约4?5次,其中10级以上台风约每年一次。台风大多数集中在7?9月(上海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组,1996)。台风期间风力是正常天气下的数倍。例如,引水船站非风暴天气下的平均风速仅6 m/s左右,而在“派比安"(2000年12号)台风期间达到30m/s。台风常导致增水,增水最大曾达2.43m。风向的季节变化必然引起浪向的季节变化,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冬季盛行N、NW、NNW浪,占全年风浪的50.80%,春季和夏季盛行SE、SSE、S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变化趋势及成因(英文)[J]. 杨云平,李义天,孙昭华,樊咏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01)
[2]长江口北槽悬沙垂线分布经验公式研究[J]. 顾峰峰,沈淇,孔令双,万远扬,王巍. 水运工程. 2013(11)
[3]丰水期珠江口黏性泥沙输运的三维数值模拟[J]. 朱泽南,王惠群,管卫兵,曹振轶. 海洋学研究. 2013(03)
[4]基于Rouse方程的河口海岸水域泥沙垂线浓度分析[J]. 朱文谨,潘锡山,孙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5]长江口徐六泾河段洪季中水期悬浮泥沙沉降特性[J]. 邵宇阳,严以新,马平亚,张志林. 泥沙研究. 2011(03)
[6]废黄河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J]. 陈斌,周良勇,刘健,王凯. 海洋科学. 2011(05)
[7]黄河2009年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水动力及悬沙输移变化特征[J]. 刘锋,陈沈良,周永东,彭俊,陈一强,任韧希子. 泥沙研究. 2010(06)
[8]Rouse方程的应用及其改进[J]. 严福生. 水运工程. 2010(11)
[9]现代黄河三角洲废弃神仙沟-钓口叶瓣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J]. 王厚杰,原晓军,王燕,杨作升. 泥沙研究. 2010(04)
[10]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J]. 韩其为,陈绪坚,薛晓春. 水科学进展. 2010(04)
博士论文
[1]长江供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沙浓度变化和三角洲敏感区部淤响应[D]. 李鹏.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基于GIS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环境时空多维分析[D]. 张勇.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长江口附近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数值模拟研究[D]. 陈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长江口外海滨悬沙输运研究[D]. 闫龙浩.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长江口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初探[D]. 翟晓鸣.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左书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波流共同作用下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研究[D]. 王建峰.天津大学 2004
[5]长江口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研究[D]. 程江.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40594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长江口及周边海域水深(据杨世伦等,2013)
长江入海泥沙出现减少趋势(Yangetal., 2005; Xu et al., 2006;李鹏,2012)(图2-3)。特别是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大通站输沙率已降至0.75><108t/a(2003?2008年平均值)。千年以来,长江入海泥沙约一半沉积在近岸口门地区,形成了大量可开发的土地(Chenetal.,1985)。而河流入海泥沙减少通常引起三角洲前缘的齡积减慢甚至被侵烛(Syvitsldetal.,2009)。长江口外海滨强劲的沿岸流每年带走泥沙约2.60><108t,当河流来沙少于该值时,海底发生冲刷(Yang etal., 2003)。口外海滨是长江入海泥沙的重要汇集之处,因而其冲游对河流入海泥沙变化的影响较为敏感。当河流来沙减少时,作为敏感型的区域而受到影响(徐晓君等
滩餅0.50 m (朱慧芳等,1984;上海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组,1996)(站位见图2-5)。引水船最大波高3.20m。影响(包括登陆)长江口的台风每年约4?5次,其中10级以上台风约每年一次。台风大多数集中在7?9月(上海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编写组,1996)。台风期间风力是正常天气下的数倍。例如,引水船站非风暴天气下的平均风速仅6 m/s左右,而在“派比安"(2000年12号)台风期间达到30m/s。台风常导致增水,增水最大曾达2.43m。风向的季节变化必然引起浪向的季节变化,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冬季盛行N、NW、NNW浪,占全年风浪的50.80%,春季和夏季盛行SE、SSE、S浪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变化趋势及成因(英文)[J]. 杨云平,李义天,孙昭华,樊咏阳.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01)
[2]长江口北槽悬沙垂线分布经验公式研究[J]. 顾峰峰,沈淇,孔令双,万远扬,王巍. 水运工程. 2013(11)
[3]丰水期珠江口黏性泥沙输运的三维数值模拟[J]. 朱泽南,王惠群,管卫兵,曹振轶. 海洋学研究. 2013(03)
[4]基于Rouse方程的河口海岸水域泥沙垂线浓度分析[J]. 朱文谨,潘锡山,孙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5]长江口徐六泾河段洪季中水期悬浮泥沙沉降特性[J]. 邵宇阳,严以新,马平亚,张志林. 泥沙研究. 2011(03)
[6]废黄河口海域潮流动力与悬沙输运特征[J]. 陈斌,周良勇,刘健,王凯. 海洋科学. 2011(05)
[7]黄河2009年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水动力及悬沙输移变化特征[J]. 刘锋,陈沈良,周永东,彭俊,陈一强,任韧希子. 泥沙研究. 2010(06)
[8]Rouse方程的应用及其改进[J]. 严福生. 水运工程. 2010(11)
[9]现代黄河三角洲废弃神仙沟-钓口叶瓣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J]. 王厚杰,原晓军,王燕,杨作升. 泥沙研究. 2010(04)
[10]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布研究[J]. 韩其为,陈绪坚,薛晓春. 水科学进展. 2010(04)
博士论文
[1]长江供沙锐减背景下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悬沙浓度变化和三角洲敏感区部淤响应[D]. 李鹏.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基于GIS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环境时空多维分析[D]. 张勇.中国海洋大学 2008
[3]长江口附近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数值模拟研究[D]. 陈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长江口外海滨悬沙输运研究[D]. 闫龙浩.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长江口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初探[D]. 翟晓鸣.华东师范大学 2006
[3]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左书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6
[4]波流共同作用下悬沙浓度垂向分布的研究[D]. 王建峰.天津大学 2004
[5]长江口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特性研究[D]. 程江.华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40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4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