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黄淮海地块电性结构及电阻率“标准值”提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00:02
黄淮海地块位于华北地区东北部,处于华北裂陷盆地。西以太行山东麓断裂与山西断隆为界,北与渤海盆地北缘断裂或燕山台褶带相邻,东以黄河为界(与鲁西断隆相邻),南以济源-黄口断裂、聊兰断裂、南华北盆地为界。概括来说即为渤海盆地黄河以西部分。整个渤海盆地由不同的坳陷和隆起构造单元组成,盆地内一系列北东向的走滑断裂控制了整个盆地的发展。本文以“深部探测与实验研究专项”在华北黄淮海地块所做五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为依托。对区域内实测207个测点进行全面、精细的数据处理,并对每条剖面进行单独反演,得到了华北黄淮海地块地下介质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通过对反演得到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进行研究发现,黄淮海地块对应的岩石圈电阻率值普遍偏低,地壳电阻率平均为几十Ω·m,为普遍良导体。并且在人工地震探测得到的莫霍面深度上有明显的地壳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梯度带。再通过对搜集的区域内地质、地球化学以及全面的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对华北黄淮海地块的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以及动力学机制有了一个更准确的认识。但关于华北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成因,现在还不能确切推测。由于大量资料显示,华北东部在晚中生代期间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如伸展型盆地发育面积广...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区域示意图??地区地理工,
和深部地质构造为目标的地球物理探测,但是使用的方法主要以地震探测为主,??关于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的研究很少。在京、津、唐、张地区布置过两条测线,??一共包括31个MT测点(秦馨菱等,1991,见图1-3);在邢台地区布置过4条??测线,共包括45个测点(邓前辉等,1997,见图1-3);沿山西阳高一河北容城??布置了?19个测点(赵国泽等,1997,见图1-3)。??但这些研究工作大多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完成的,当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数据的采集以及处理方法都无法和现在相比。另一方面,以往所做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上的点距也比较大,一般都在30?50?km,有些地方甚至更大。显??然,这样的探测结果根本无法提供研究区域内较详细的岩石圈电性结构信息。??其后,在国土资源部资助下,在华北地区东部布置了应县一商河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魏文博等
?第一章绪论???二维反演(RRI)方法对该剖面的资料进行反演。之后,于2005年,又在匿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布置了文水一日照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魏文博等,见图1-3所??示)。最终获得了这两条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的精细模型。随后在2010年,启??动了“人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nioProbe-01)?’’项目(魏文博等,图2-1),??将实现覆盖全中国人陆的阵列式电磁参数标准网的构建,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中国人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48776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区域示意图??地区地理工,
和深部地质构造为目标的地球物理探测,但是使用的方法主要以地震探测为主,??关于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的研究很少。在京、津、唐、张地区布置过两条测线,??一共包括31个MT测点(秦馨菱等,1991,见图1-3);在邢台地区布置过4条??测线,共包括45个测点(邓前辉等,1997,见图1-3);沿山西阳高一河北容城??布置了?19个测点(赵国泽等,1997,见图1-3)。??但这些研究工作大多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完成的,当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数据的采集以及处理方法都无法和现在相比。另一方面,以往所做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上的点距也比较大,一般都在30?50?km,有些地方甚至更大。显??然,这样的探测结果根本无法提供研究区域内较详细的岩石圈电性结构信息。??其后,在国土资源部资助下,在华北地区东部布置了应县一商河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魏文博等
?第一章绪论???二维反演(RRI)方法对该剖面的资料进行反演。之后,于2005年,又在匿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布置了文水一日照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魏文博等,见图1-3所??示)。最终获得了这两条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的精细模型。随后在2010年,启??动了“人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nioProbe-01)?’’项目(魏文博等,图2-1),??将实现覆盖全中国人陆的阵列式电磁参数标准网的构建,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中国人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48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4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