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高密度电法在侵入岩发育地区的应用实例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19 00:50
  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边缘地带的建设也迅速展开。特别是侵入岩发育地区,地质情况变化较复杂。摸清地下地质条件是保障建设安全的有效手段。实例的应用地区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的西部,该地区属于太行山东麓,区内铁矿、煤矿分布较多,侵入岩类型发育丰富。论文通过对高密度电法数据的整理分析,成图解释,有效地区分出了侵入岩界面、形态和分布,给出了该地区灰岩和侵入岩在物探电阻率上的差异,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并为后续同类物探资料的解释提供了实例。 

【文章来源】: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43(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高密度电法在侵入岩发育地区的应用实例及分析


温纳装置示意图

示意图,测线,原理,示意图


物探高密度电法的实施是根据前期初步物探勘测结果所布置的。前期物探已经基本摸清了地下地质体的雏形,接下来对重点区域进行详细勘探,对该区域内重点区域进行加密加深探查。。在前期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对280米标高电阻率图上显示的两块异常区域进行进一步测量。异常区域测线间距加密至10米,异常区域中心的勘测深度加大到了90米。测线布置的角度根据两异常区中心连线确定,因此测线方向与建筑边界线框呈一定角度,如图2所示。最南端测线与线框交叉范围最小,最北端则最大。测线中点为西侧异常区域中心。测线布置长度为600米,具体实施状态根据地形和场地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如图3所示。地球物理探测共布置高密度电法测线9条,为方便记录测线间距,测线编号为001~011,002和010为空编号,没有实际测线。其中003~009测线间距为10 m;001~003间距为20 m,009~011间距为20 m。结合场地地形条件,每条测线自西向东布置电极90~120个,电极距5 m。实际测线位置,如图3所示。

示意图,测线,高密度,物探


地球物理探测共布置高密度电法测线9条,为方便记录测线间距,测线编号为001~011,002和010为空编号,没有实际测线。其中003~009测线间距为10 m;001~003间距为20 m,009~011间距为20 m。结合场地地形条件,每条测线自西向东布置电极90~120个,电极距5 m。实际测线位置,如图3所示。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使用重庆顶峰地质勘探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EDJD-1A多功能电法仪,仪器自动跑级采集数据,现场采用高密度电法温纳四极装置,供电时间500 ms,采样间隔50 ms。


本文编号:3350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50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