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01: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的超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大型储液罐、大跨度结构等长周期结构大量兴建,这些长周期结构易与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低频分量产生类共振反应,造成强烈振动或严重破坏。结构地震反应主要取决于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动力特性的共同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特性了解不多,进一步研究其工程特性是必要的。本文结合已有研究中表征长周期地震动的参数指标,确定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筛选原则,以2011年东日本海M9.0级特大地震中K-NET和KIK-NET两大台网收集到的地震实测记录为基础,选出了选波集和参照集两大数据集合,并对数据进行了校正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法,讨论了选波集和参照集中地震动记录的动力特性、时频特性、瞬时能量特性和频谱周期特性。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确定了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选波原则,以2011年M9.0级日本特大地震为资料,形成选波集和参照集两个数据集;对选出的地震波所在场地按美国NEHRP场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对选出的地震波进行了校正处理。2.研究了传播距离和场地条件对远场长周期地震...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特性研究


KIK-NET(橙色点)和K-NET(红色点)台站分布图

台网,远场,台站,场地


第二章 远场长周期地震动选波及数据处理地,如 CHBH20(A 类)、NGNH28(B 类)、IWTH09(B 类)等六个台站,且于 KIK-NET 台网。已有研究表明,当场地土覆盖层较厚且较软的情况下,远容易形成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这不仅能够体现出本文选波原则的有效性,从另说明,相同选波原则条件下,选取 KIK-NET 台网的台站所在场地比 K-NET 台坚硬,这和 Shin AOI 等人[62]的观点相符。同时,也证实了 K-NET 观测站大多积盆地上,而 KIK-NET 则大部分设立在风化的岩石上或沉积场地上的事实。

加速度时程曲线,加速度时程曲线,加速度曲线,位移曲线


图 2-3 经过 RAP 后的加速度时程曲线Fig.2-3 The acceleration curve after processing with the RAP图 2-4 经过 RAP 后的加速度曲线及其积分后的速度、位移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周期地震动参数及频谱特征[J]. 许智星,孙颖,谷音,卓卫东.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2]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频谱特性及强度指标研究[J]. 代慧娟,白国良,王博,王超群,李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3]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长周期地震动能量时频分布比较研究[J]. 王博,白国良,王超群,代慧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03)
[4]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强震动记录[J]. 功刀卓,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 2012(11)
[5]日本关于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研究报告(一)——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0)概况[J]. 海野德仁,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8)
[6]超高层建筑地震动强度指标探讨[J]. 卢啸,陆新征,叶列平.  土木工程学报. 2012(S1)
[7]东日本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J]. 中日联合考察团,周福霖,崔鸿超,安部重孝,吕西林,孙玉平,李振宝,李爱群,冯德民,李英民,薛松涛,包联进.  建筑结构. 2012(04)
[8]消除经验模态分解中混叠现象的改进掩膜信号法[J]. 赵玲,刘小峰,秦树人,鞠萍华,赵峰.  振动与冲击. 2010(09)
[9]我国大陆2009年底已建成180m以上高层建筑统计[J].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Structural Branch,Architectural Society of China.  土木工程学报. 2010(05)
[10]地震波基线漂移的处理方法[J]. 李吉涛,杨庆山.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0(01)

博士论文
[1]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 王德才.合肥工业大学 2010
[2]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因素与不确定性分析[D]. 董娣.北京工业大学 2006
[3]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D]. 俞言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2

硕士论文
[1]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深厚土层上高层建筑的影响[D]. 张继文.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1
[2]井下台站观测数据在地震预警中应用初探[D]. 储鹏宇.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1
[3]近场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校正处理方法[D]. 江汶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0



本文编号:342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2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