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漳河上游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1 14:53
  在整个水文循环中,地表水与地下水下是一个统一整体,其相互联系非常紧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直接影响到水循环中水量的分布规律。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以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作为晋、冀、豫三省重要的饮水水源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水源的漳河上游水土资源匮乏,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本文面向漳河上游地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砂槽试验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研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对实验实测数据和理论解进行比较,实测值与理论值近似,则该方程可以反映地表水与地下水在水位和水量上的相互作用规律,可以为数值模拟提供理论基础。地下水补给河流时,在浸润曲线特征图上出现两个凹值,表明这两处存在裂隙。排泄量与水位的关系:单一介质的孔隙水与三重介质的岩溶—孔隙—裂隙水均呈现相同的关系:在相同河水水位下,排泄量随着地下水水位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地下水水位的降低而升高;在相同地下水水位下,排泄量随着河水水位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河水水位的降低而减小。排泄量随水位的变化近似呈直线关系。建立辛安泉地表水与地下水数学模型,选取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模拟参数,运用MODFLOW软件进行模拟。对... 

【文章来源】: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热点
    1.3 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
        1.3.1 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特征
        1.3.2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因素
    1.4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及现状
        1.4.1 野外调查试验和室内实验方法
        1.4.2 水文化学方法
        1.4.3 动态资料分析法
        1.4.4 数学模拟方法
    1.5 模拟软件现状
        1.5.1 MODFLOW 模型
        1.5.2 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
    1.6 研究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漳河上游基础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别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水文特征
        2.1.4 河流水系
    2.2 社会经济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2.4 喀斯特水(Karst Water)特征
    2.5 土壤类型
    2.6 土地利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步骤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河水补给地下水
        3.4.2 地下水补给河水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辛安泉域地表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模拟
    4.1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耦合模型的建立
        4.1.1 地表水数学模型
        4.1.2 地下水数学模型
    4.2 数值模拟软件
    4.3 水文地质条件
        4.3.1 边界范围
        4.3.2 含水层岩性
    4.4 模型参数的识别与验证
        4.4.1 网格剖分
        4.4.2 计算参数的确定
        4.4.3 参数的识别方法
        4.4.4 模型的验证
        4.4.5 泉域水量平衡
    4.5 模型的预测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扎龙湿地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化学联系研究[J]. 王磊,章光新.  湿地科学. 2007(02)
[2]疏勒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相互转化关系[J]. 屈君霞,喻生波.  甘肃科技. 2007(04)
[3]河流与地下水关系的演化及若干科学问题[J]. 王文科,李俊亭,王钊,冯西洲,徐敏,王文明,杨丽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02)
[4]石羊河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J]. 高业新,王贵玲,刘花台,刘志明,蔺文静,王建中,陈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06)
[5]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分析[J]. 成小英,李世杰.  科学通报. 2006(07)
[6]海河流域河流生态基流量整合计算[J]. 杨志峰,刘静玲,肖芳,姜杰,林超.  环境科学学报. 2005(04)
[7]黑河干流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的水化学特征[J]. 聂振龙,陈宗宇,程旭学,郝明林,张光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01)
[8]龙湖周边机井开采对地下水流影响的数值模拟[J]. 陈喜,刘传杰.  地球科学进展. 2004(S1)
[9]用同位素方法研究额济纳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J]. 陈建生,汪集旸,赵霞,盛雪芬,顾慰祖,陈亮,苏治国.  地质论评. 2004(06)
[10]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蓄及其供水风险性分析[J]. 潘俊,安万金,王丹阳,唐英杰.  东北水利水电. 2004(06)



本文编号:3430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30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