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近地表层析方法技术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10-12 00:25
近地表问题是制约地震勘探的关键,论文从射线追踪理论方法研究和层析反演方法原理分析入手,在综合对比分析传统的射线追踪方法和层析反演数值求解算法优缺点及适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次回溯技术的高精度高效率的射线追踪计算方法和基于小折射和微测井等先验信息全程约束的层析反演方法,并提出了提高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系列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效果。论文研究了动态搜索区间限定、多次回溯射线追踪路径、搜索路径的HASH表查询等技术确保获得准确的射线路径;通过搜索区间、慢度修正量与内部迭代约束,以及松弛因子调节收敛速度等技术确保非线性计算结果的正确;使用先验信息约束条件和双重网格技术既保障了整个层析计算过程的精度,又提高了迭代过程的效率;为使迭代反演结果更逼近实际地震资料,在图像显示方面,提出了基于层间约束的速度外推与平滑技术等。论文在三维射线追踪和层析反演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利用MPI和OpenMP联合并行技术,实现了三维射线追踪和层析反演算法的并行化,提出了并行管理、并行监控以及节点管理方法。针对三维层析计算需要大量内存存储空间以及耗费大量计算时间的技术难题,提...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高精度快速射线追踪方法研究
2.1 射线追踪理论方法比较研究
2.2 基于多次回溯技术的高精度射线追踪方法研究及算法优化
2.3 理论模型试算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3.1 地震层析成像的数学模型建立
3.2 层析成像算法比较研究
3.3 基于SIRT的层析反演算法优化
3.4 模型试算
3.5 小结
第四章 层析反演并行计算及控制技术研究
4.1 层析反演并行环境选型
4.2 层析反演的并行服务架构设计
4.3 层析反演并行算法设计模式设计
4.4 层析反演并行管理技术研究
4.5 并行测试
4.6 小结
第五章 模型精度质量控制技术
5.1 初始模型建模技术
5.2 初至拾取精度控制技术及偏移距选择
5.3 模型收敛精度监控技术
5.4 初始模型厚度检测技术
5.5 反演速度模型可靠性检查技术
5.6 层析反演后初至时间检查、编辑技术
5.7 小结
第六章 软件功能模块开发
6.1 软件的架构及数据流程
6.2 系统开发平台及应用平台
6.3 软件功能描述
第七章 应用及效果分析
7.1 LJ高密度试验点资料数据反演
7.2 南方某工区地震资料反演对比分析
7.3 新疆某区块地震资料反演对比分析
7.4 商102工区地震资料反演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31532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高精度快速射线追踪方法研究
2.1 射线追踪理论方法比较研究
2.2 基于多次回溯技术的高精度射线追踪方法研究及算法优化
2.3 理论模型试算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先验信息约束的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3.1 地震层析成像的数学模型建立
3.2 层析成像算法比较研究
3.3 基于SIRT的层析反演算法优化
3.4 模型试算
3.5 小结
第四章 层析反演并行计算及控制技术研究
4.1 层析反演并行环境选型
4.2 层析反演的并行服务架构设计
4.3 层析反演并行算法设计模式设计
4.4 层析反演并行管理技术研究
4.5 并行测试
4.6 小结
第五章 模型精度质量控制技术
5.1 初始模型建模技术
5.2 初至拾取精度控制技术及偏移距选择
5.3 模型收敛精度监控技术
5.4 初始模型厚度检测技术
5.5 反演速度模型可靠性检查技术
5.6 层析反演后初至时间检查、编辑技术
5.7 小结
第六章 软件功能模块开发
6.1 软件的架构及数据流程
6.2 系统开发平台及应用平台
6.3 软件功能描述
第七章 应用及效果分析
7.1 LJ高密度试验点资料数据反演
7.2 南方某工区地震资料反演对比分析
7.3 新疆某区块地震资料反演对比分析
7.4 商102工区地震资料反演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31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3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