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凹陷沙三下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08:26
地震沉积学是一门将地球物理学、沉积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相关学科进行融合提炼进一步发展的新兴学科。它通过地震岩性学、地震地貌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岩石岩性、沉积成因、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历史。经过多年发展,地震沉积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规范的分析流程,对研究的地质目标从沉积学的角度进行演化分析,有利于寻找储层优势分布区域。本文研究区SL凹陷是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部的一个东断西超的小凹陷,面积仅700km2。由于远古一系列复杂的构造运动及沉积演化,凹陷内发育了大量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冀中坳陷非常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研究区斜坡带沙河街组第三段下部(以下简称沙三下段)湖相低位域沉积时期,整个区域广泛分布砾岩储层,有着非常良好的生油潜力,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区段。本文在地球物理学、地震沉积学、储层沉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综合利用岩心、地震、钻井等地震地质资料,总结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以角砾岩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作为指导,利用地震沉积学业已完善的关键技术体系—90°相位转换技术、分频解释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地震属性提取和分析技术、测井约束波阻...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域位置图
SL凹陷正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22]。在三组主断裂体系的影响下,SLH陷构造单元呈现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点。凹陷的构造格局是三挂二隆:南、中、北三个洼槽和荆丘、台家庄两个■向的隆起。中生代晚期,受新河断裂活动的影响,区块基底东部下倾,西部抬升,古生界遭受严重剥蚀。区块内断层发育较少,主要有新河断裂及台家庄断层。古近系沉积的基底,形态较为单一,断层很少,总体形成东断西超单断箕状凹陷的雏形。SL凹陷古近系地层是基底与馆陶组不整合面之间的地质体,西部宁晋凸起西抬东倾,它的东坡成为SL凹陷西斜坡。新河断裂活动剧烈,东部新河凸起继续隆升,并分解为呈侧列状展布的NNE向断层组。两条断层断距最小是在首尾连接处,新出现的北西向横向调节断层决定了上盘隆起和下盘佳槽间的高差。同期还形成其它横向调节带,如台家庄构造带、荆丘潜山构造等。地层在东西向剖面上是向西逐渐减薄超覆的楔形体。构造层中断层发育、纵横交叉切割地层,形成众多的断块构造。沙三下段超覆在不整合面之上,与古生界呈不整合接触;上界面呈整合接触;其内部是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水进、水退的分界面明显。
乂 ? ■图2-3研究区岩石类型分布SL凹陷地层发育较为全面,仅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完整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第四系等一系列地层。凹陷古沉积盆地的基底由古生代地层构成,含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和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奥陶系分布范围大,第三系超覆在古生代地层上。在古生界基底上依次沉积了古近系的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的馆陶组、明化镇组以及第四系的平原组[18]。此次研究的重点对象为沙三下段。沙河街组在四陷内分布广、厚度大,是凹陷内主要湖相沉积的含油层系,据岩电特征及古生物资料可划分为三段。沙一、沙二段较薄,厚度不超过800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90°相位转换技术在石油地质薄砂层解释上的应用[J]. 李佳胜,李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5)
[2]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J].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3]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4]长周期层序形成机制的探索:层序地层学进展之二[J].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2010(06)
[5]从正常海退与强迫型海退的辨别进行层序界面对比:层序地层学进展之一[J].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2010(05)
[6]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J]. 林正良,王华,李红敬,姜华,方欣欣,赵淑娥,陈思. 地质科技情报. 2009(05)
[7]南华北盆地阜阳区块古生代地震层序划分及地震相研究[J]. 葛玉德. 安徽地质. 2008(02)
[8]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J]. 李磊,王英民,黄志超,任亚红,张莲美. 沉积学报. 2008(03)
[9]实用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J]. 刘保国,刘力辉. 石油物探. 2008(03)
[10]利用地震切片解释古沉积环境的思考[J]. 任敦占,刘勇. 中国煤炭地质. 2008(05)
硕士论文
[1]潍北凹陷地震沉积学研究[D]. 陶泽丹.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乾安油田乾北地区青三段Ⅻ砂组地震沉积学研究[D]. 袁勇.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车排子地区地震沉积学研究[D]. 张明.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D]. 胡丽.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地震沉积学及其在葡萄花油田的应用研究[D]. 田腾飞.中国石油大学 2010
[6]地震沉积学在塔巴庙D气田的应用研究[D]. 应明雄.成都理工大学 2009
[7]青南洼陷古近系地震沉积学研究[D]. 张志敏.中国石油大学 2009
[8]和田探区下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D]. 郭海洋.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0534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区域位置图
SL凹陷正是在此背景下形成的[22]。在三组主断裂体系的影响下,SLH陷构造单元呈现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点。凹陷的构造格局是三挂二隆:南、中、北三个洼槽和荆丘、台家庄两个■向的隆起。中生代晚期,受新河断裂活动的影响,区块基底东部下倾,西部抬升,古生界遭受严重剥蚀。区块内断层发育较少,主要有新河断裂及台家庄断层。古近系沉积的基底,形态较为单一,断层很少,总体形成东断西超单断箕状凹陷的雏形。SL凹陷古近系地层是基底与馆陶组不整合面之间的地质体,西部宁晋凸起西抬东倾,它的东坡成为SL凹陷西斜坡。新河断裂活动剧烈,东部新河凸起继续隆升,并分解为呈侧列状展布的NNE向断层组。两条断层断距最小是在首尾连接处,新出现的北西向横向调节断层决定了上盘隆起和下盘佳槽间的高差。同期还形成其它横向调节带,如台家庄构造带、荆丘潜山构造等。地层在东西向剖面上是向西逐渐减薄超覆的楔形体。构造层中断层发育、纵横交叉切割地层,形成众多的断块构造。沙三下段超覆在不整合面之上,与古生界呈不整合接触;上界面呈整合接触;其内部是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水进、水退的分界面明显。
乂 ? ■图2-3研究区岩石类型分布SL凹陷地层发育较为全面,仅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完整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第四系等一系列地层。凹陷古沉积盆地的基底由古生代地层构成,含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碎屑岩和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奥陶系分布范围大,第三系超覆在古生代地层上。在古生界基底上依次沉积了古近系的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的馆陶组、明化镇组以及第四系的平原组[18]。此次研究的重点对象为沙三下段。沙河街组在四陷内分布广、厚度大,是凹陷内主要湖相沉积的含油层系,据岩电特征及古生物资料可划分为三段。沙一、沙二段较薄,厚度不超过800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90°相位转换技术在石油地质薄砂层解释上的应用[J]. 李佳胜,李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5)
[2]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J]. 曾洪流,朱筱敏,朱如凯,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3)
[3]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4]长周期层序形成机制的探索:层序地层学进展之二[J].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2010(06)
[5]从正常海退与强迫型海退的辨别进行层序界面对比:层序地层学进展之一[J].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2010(05)
[6]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J]. 林正良,王华,李红敬,姜华,方欣欣,赵淑娥,陈思. 地质科技情报. 2009(05)
[7]南华北盆地阜阳区块古生代地震层序划分及地震相研究[J]. 葛玉德. 安徽地质. 2008(02)
[8]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J]. 李磊,王英民,黄志超,任亚红,张莲美. 沉积学报. 2008(03)
[9]实用地震沉积学在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J]. 刘保国,刘力辉. 石油物探. 2008(03)
[10]利用地震切片解释古沉积环境的思考[J]. 任敦占,刘勇. 中国煤炭地质. 2008(05)
硕士论文
[1]潍北凹陷地震沉积学研究[D]. 陶泽丹.中国海洋大学 2012
[2]乾安油田乾北地区青三段Ⅻ砂组地震沉积学研究[D]. 袁勇.中国海洋大学 2012
[3]车排子地区地震沉积学研究[D]. 张明.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D]. 胡丽.成都理工大学 2011
[5]地震沉积学及其在葡萄花油田的应用研究[D]. 田腾飞.中国石油大学 2010
[6]地震沉积学在塔巴庙D气田的应用研究[D]. 应明雄.成都理工大学 2009
[7]青南洼陷古近系地震沉积学研究[D]. 张志敏.中国石油大学 2009
[8]和田探区下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D]. 郭海洋.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0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9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