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我国海南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的夜气辉观测资料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3 09:41
  电离层F区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又称等离子体泡)是低纬度电离层闪烁的主要原因,研究电离层等离子体泡具有很强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气辉成像来观测等离子体泡,可观测较大范围内等离子体泡的结构、变化和运动特征,国际有较多光学手段研究等离子体泡的工作,我国由于缺乏光学观测资料而少有此类工作开展。本文利用海南站气辉观测仪,对等离子体泡开展了长期观测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国内外等离子体泡的研究现状分析。通过调研等离子体泡的光学观测和无线电手段探测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全天空气辉成像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利用气辉成像仪探测等离子体泡的方法,并通过调整海南站气辉成像仪的参数设置,得到了原始等离子体泡的气辉图像。(2)等离子体泡图像的预处理方法研究。分别采用图像增强、方位校正、图像投影等技术,对原始气辉图像进行了图像预处理,获得了方位确定、清晰可识别的等离子体泡图像,并根据等离子体泡的特点,提出进一步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3)海南地区等离子体泡的特征研究。通过处理的等离子体泡图像,分析了我国海南地区等离子体泡的基本特征:形状为南北方向的条状,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分叉,表现出“羽毛状”,整...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海南地区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的夜气辉观测资料分析


瑞丽-泰勒不稳定示意图

示意图,气辉,等离子体,光学强度


7图 2.1 瑞丽-泰勒不稳定示意图2.2 气辉辐射基本理论气辉是大气层中的一种微弱发光现象,全天都存在于天空中,主要分为三类:白天出现不容易观测的称为昼气辉,晨昏出现的为曙暮气辉,夜晚出现的最明显,为夜气辉。夜气辉主要由一些原子(如 O,Na)分子(如 OH,O2)形成,白天吸收了太阳的辐射能量,在夜晚以辉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气辉强度很低,需要用敏感的仪器才能探测。上节中提到等离子体泡是电离层的耗空区,密度比背景低,光学强度比外界低,因此气辉是观测等离子体泡很好的示踪物,等离子体泡主要出现在 F 层,这部分的主要离子为 O+,因此等离子体泡的观测主要有 3 个波段557.7nm,630.0nm

等离子体,图像,气辉,分图像


时间段都无法通过光学手段观测到等离子体泡。图 2.3 为 CC的等离子体泡图像,虽然没有明月和云的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观测到等离子体泡的信息,为了便于对等离子体泡图像进行分图像处理的技术手段,对获取的气辉图像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三亚VHF雷达的场向不规则体观测研究:4.太阳活动低年夏季F区回波[J]. 胡连欢,宁百齐,李国主,李明.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1)
[2]不同尺度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漂移特性的观测研究[J]. 郦洪柯,宁百齐,李国主.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2)
[3]暴时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响应特征的多手段观测[J]. 胡连欢,宁百齐,李国主,赵必强,吴宝元,郝喜庆.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2)
[4]The first time observations of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irregularities by VHF radar in Hainan[J]. NING BaiQi1, 2*, HU LianHuan1, 2, 3, LI GuoZhu1, 2, LIU LiBo1, 2 & WAN WeiXing1, 2 1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Beijing National Observatory of Space Environment, Beijing 102213, China; 3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05)
[5]海南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纬向漂移速度的观测和研究[J]. 陈艳红,黄文耿,龚建村,马冠一,孙传礼,沈华,Susumu Saito.  空间科学学报. 2008(04)
[6]海南地区扩展F的季节变化研究[J]. 王国军,史建魁,王霄,尚社平,甄卫民,武顺智.  电波科学学报. 2007(04)
[7]2004年11月强磁暴期间武汉电离层TEC的响应和振幅闪烁特征的GPS观测[J]. 徐继生,朱劼,程光晖.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4)



本文编号:3492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92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