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震折射和反射波资料研究银川盆地浅部结构和隐伏断裂
发布时间:2021-11-15 22:19
银川盆地是华北克拉通西部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的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为了研究银川盆地的地壳浅部结构和活动断裂特征,我们利用2014年在银川盆地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银川盆地高精度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构造形态;考虑到仅根据速度结构剖面还难以确定断裂的准确位置、断层上断点埋深、断层的近地表构造组合样式等特征,研究中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对银川盆地内的隐伏断裂和1739年平罗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浅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银川盆地与两侧地块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和沉积盖层厚度差异较大,银川盆地总体呈现出明显的低速结构特征,盆地基底面起伏变化较大,基底最深处位于芦花台断裂和银川断裂之间的银川市下方,其深度约为70007200 m;贺兰山隆起区显示为明显的高速特征,地表出露中-古生代基岩地层,缺失新生代地层;鄂尔多斯地块西缘的浅层P波速度明显高于银川盆地,基底埋深相对较浅,推测其新生界地层厚度小于2500 m.浅层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地层反射界面形态和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非常清楚,黄河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银川断裂和芦花台断裂不仅是...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17,60(08)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地质构造概况
3 地震剖面位置和研究方法
3.1 深地震剖面位置和初至波成像方法概述
3.2 浅层地震测线位置和探测方法
4 基底速度结构和构造特征
5 浅层地震反射剖面与结果
5.1 跨断层陡坎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1
5.2 跨芦花台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2
5.3 跨银川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3
5.4 跨黄河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4
6 主要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川盆地构造发展——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浅部地质与深部构造的联系[J]. 黄兴富,酆少英,高锐,李文辉. 地质科学. 2016 (01)
[2]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J]. 王夫运,赵成彬,酆少英,姬计法,田晓峰,魏学强,李怡青,李吉昌,花鑫升.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3]1739年平罗8级地震发震构造[J]. 雷启云,柴炽章,杜鹏,俞晶星,王银,谢晓峰. 地震地质. 2015(02)
[4]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岩石圈精细结构[J]. 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石金虎,谭雅丽,李怡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5)
[5]隐伏活断层探测中的精定位技术——以银川盆地芦花台断裂为例[J]. 王银,孟广魁,柴炽章,雷启云,杜鹏,谢晓峰. 地震地质. 2015(01)
[6]钻探揭示的黄河断裂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J]. 雷启云,柴炽章,郑文俊,杜鹏,谢晓峰,王银,崔瑾,孟广魁. 地震地质. 2014(02)
[7]银川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运动学的约束[J]. 黄兴富,施炜,李恒强,陈龙,岑敏. 地学前缘. 2013(04)
[8]北京南部地壳精细结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J]. 赵成彬,刘保金,姬计法,酆少英,石金虎.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9]银川盆地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形成演化分析[J]. 侯旭波,崔红庄,郇玉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2(06)
[10]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进展综述[J]. 董树文,李廷栋,陈宣华,魏文博,高锐,吕庆田,杨经绥,王学求,陈群策,石耀霖,黄大年,周琦.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2)
硕士论文
[1]贺兰山东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研究[D]. 杜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497605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17,60(08)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地质构造概况
3 地震剖面位置和研究方法
3.1 深地震剖面位置和初至波成像方法概述
3.2 浅层地震测线位置和探测方法
4 基底速度结构和构造特征
5 浅层地震反射剖面与结果
5.1 跨断层陡坎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1
5.2 跨芦花台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2
5.3 跨银川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3
5.4 跨黄河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剖面SSRL-4
6 主要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银川盆地构造发展——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浅部地质与深部构造的联系[J]. 黄兴富,酆少英,高锐,李文辉. 地质科学. 2016 (01)
[2]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J]. 王夫运,赵成彬,酆少英,姬计法,田晓峰,魏学强,李怡青,李吉昌,花鑫升.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3]1739年平罗8级地震发震构造[J]. 雷启云,柴炽章,杜鹏,俞晶星,王银,谢晓峰. 地震地质. 2015(02)
[4]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岩石圈精细结构[J]. 刘保金,酆少英,姬计法,石金虎,谭雅丽,李怡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5)
[5]隐伏活断层探测中的精定位技术——以银川盆地芦花台断裂为例[J]. 王银,孟广魁,柴炽章,雷启云,杜鹏,谢晓峰. 地震地质. 2015(01)
[6]钻探揭示的黄河断裂北段活动性和滑动速率[J]. 雷启云,柴炽章,郑文俊,杜鹏,谢晓峰,王银,崔瑾,孟广魁. 地震地质. 2014(02)
[7]银川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运动学的约束[J]. 黄兴富,施炜,李恒强,陈龙,岑敏. 地学前缘. 2013(04)
[8]北京南部地壳精细结构深地震反射探测研究[J]. 赵成彬,刘保金,姬计法,酆少英,石金虎.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9]银川盆地不同构造层构造样式及形成演化分析[J]. 侯旭波,崔红庄,郇玉龙.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2(06)
[10]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进展综述[J]. 董树文,李廷栋,陈宣华,魏文博,高锐,吕庆田,杨经绥,王学求,陈群策,石耀霖,黄大年,周琦.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2)
硕士论文
[1]贺兰山东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研究[D]. 杜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497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97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