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气象过程对香溪河库湾近表层水流水温以及水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8 15:41
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主要支流相继暴发不同程度的水华。众所周知,水华暴发主要受气象条件、水流、水温、营养盐以及光照的影响。为分析典型气象过程对香溪河水温及水华的影响,本文以库首一级支流香溪河库湾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至8月开展降雨以及起风过程的跟踪监测。利用惯性耗散法计算香溪河近表层湍流特征;并以此分析气象过程对香溪河近表层湍流的影响;从热通量和水动力变化两个方面分析气象过程对香溪河水温的影响机制;根据一次水华暴发过程的跟踪监测,分析气象过程对水华影响的动力机制。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包括:(1)2003-2016年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日降雨量在0-160mm之间,年降雨量在700-1400mm之间,降雨量等级多为中、小雨,降雨量年际间动态变化,无明显突变。2003-2016年香溪河日均风速在0-7m/s之间,其中2003-2008年日均风速多集中在0-1m/s之间;2009-2016年日均风速多集中在1-2m/s之间,日均风速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三峡水库2009年汛末首次蓄水至正常水位175m后,风速出现明显增强。(2)ADV观测得到的香溪河库湾高频流速数据需经过信号检查...
【文章来源】:三峡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2.1为2003年至2016年香溪河流域逐日降雨量变化图。由图可知,日降雨量变化范围在0-160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其余月份降雨多为无雨或小雨。2003-2016年出现过四次大暴雨事件,分别是2003年7月4日、2011年8月22日、2014年7月12日以及2014年8月7日,日降雨量分别为153.8 mm、144.3 mm、104.2 mm以及104.7mm。根据雨量分等分级标准,表2.1给出了2003-2016年香溪河流域各等级降雨的统计数据。由表可知,2003年至2016年经历1654场降雨,小雨事件发生频率均在65%以上,中雨事件发生频率大多数年在10%以上,大雨事件发生频率大多数在10%以下,暴雨事件发生频率较低,多数在3%以下,2008年暴雨事件发生频率达4.13%。综上可知,香溪河中雨、大雨以及暴雨多发生在6月至8月,中小雨发生的频率占90%。2.3.2.香溪河多年降雨量变化趋势分析
图2.2为2003-2016年香溪河流域年降雨量变化趋势。由此可知,2003年至2016年香溪河年平均降雨量为935.37mm,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Z值为-0.657,说明香溪河流域降雨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降雨倾向率为10.96mm/a,但不呈显著下降趋势。从季节降雨量图中可知,夏季降雨量对全年降雨量增长贡献最大,2003-2016年香溪河流域春季降雨量略有上升,上升速率为0.88mm/a,秋季降雨量上升比较明显,上升速率为1.16mm/a,夏季和冬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55mm/a和0.92mm/a。2.4 .香溪河多年风速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湖湍流动能耗散率的廓线分布及其可能机制[J]. 赵巧华,刘鹏,陈纾杨,周妍,王健健,汪靖. 湖泊科学. 2019(04)
[2]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 张维清,韩丽华,林立清. 江西科学. 2018(05)
[3]夏季长江河口层化与湍流混合特征分析[J]. 林姚坤,包芸,陈起程,吴加学.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5)
[4]汛期香溪河库湾倒灌异重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黄亚男,纪道斌,沈君坤,刘德富,吴庆,王雄. 水力发电学报. 2018(05)
[5]溪洛渡水库水温日变化的测量与分析[J]. 谢奇珂,刘昭伟,陈永灿,陈啸,Kenneth Tyler Werk. 水科学进展. 2018(04)
[6]风浪对湖泊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周健,秦伯强. 水科学进展. 2018(02)
[7]降雨对蓝藻水华消退影响及其机制分析[J]. 刘心愿,宋林旭,纪道斌,刘德富,崔玉洁,黄佳维,赵冲,唐咏春,平明明. 环境科学. 2018(02)
[8]向家坝水库水温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龙良红,徐慧,纪道斌,严萌,刘德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5)
[9]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湍流扩散系数估计[J]. 丁文祥,梁楚进,廖光洪,高立宝. 海洋学研究. 2017(01)
[10]潮滩上应用ADV进行波浪观测与特征参数计算[J]. 芦军,范代读,涂俊彪,张悦,张艳伟. 海洋通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三峡水库香溪河藻类生长敏感生态动力学过程及其模拟[D]. 崔玉洁.武汉大学 2017
[2]海浪模式白浪耗散项的改进和海洋水体混合过程的研究[D]. 张怡辉.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分层异重流背景下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水华生消机理及其调控[D]. 杨正健.武汉大学 2014
[4]降雨对波浪成长和海气界面湍流及其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D]. 马昕.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陆架海垂直混合过程研究[D]. 汪嘉宁.中国海洋大学 2013
[6]深海湍流混合长期连续观测技术与应用研究[D]. 田川.天津大学 2012
[7]南海陆架坡风致混合及长期混合观测方法研究[D]. 张艳伟.中国海洋大学 2009
[8]强潮驱陆架海中的湍流与混合[D]. 刘志宇.中国海洋大学 2009
[9]大型深水库的水温预测研究[D]. 邓云.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热对流主导的山区小水库分层与混合研究[D]. 李红.青岛大学 2018
[2]蒙特利峡谷底边界层湍流特征分析[D]. 杨婧灵.中国海洋大学 2014
[3]氮磷营养盐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的影响研究[D]. 许慧萍.江南大学 2014
[4]不同风场条件下太湖波浪数值模拟的研究及其应用[D]. 陶蓉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5]黄海湍流混合特征研究[D]. 王海棠.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3166
【文章来源】:三峡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图2.1为2003年至2016年香溪河流域逐日降雨量变化图。由图可知,日降雨量变化范围在0-160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份,其余月份降雨多为无雨或小雨。2003-2016年出现过四次大暴雨事件,分别是2003年7月4日、2011年8月22日、2014年7月12日以及2014年8月7日,日降雨量分别为153.8 mm、144.3 mm、104.2 mm以及104.7mm。根据雨量分等分级标准,表2.1给出了2003-2016年香溪河流域各等级降雨的统计数据。由表可知,2003年至2016年经历1654场降雨,小雨事件发生频率均在65%以上,中雨事件发生频率大多数年在10%以上,大雨事件发生频率大多数在10%以下,暴雨事件发生频率较低,多数在3%以下,2008年暴雨事件发生频率达4.13%。综上可知,香溪河中雨、大雨以及暴雨多发生在6月至8月,中小雨发生的频率占90%。2.3.2.香溪河多年降雨量变化趋势分析
图2.2为2003-2016年香溪河流域年降雨量变化趋势。由此可知,2003年至2016年香溪河年平均降雨量为935.37mm,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检验,Z值为-0.657,说明香溪河流域降雨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降雨倾向率为10.96mm/a,但不呈显著下降趋势。从季节降雨量图中可知,夏季降雨量对全年降雨量增长贡献最大,2003-2016年香溪河流域春季降雨量略有上升,上升速率为0.88mm/a,秋季降雨量上升比较明显,上升速率为1.16mm/a,夏季和冬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55mm/a和0.92mm/a。2.4 .香溪河多年风速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湖湍流动能耗散率的廓线分布及其可能机制[J]. 赵巧华,刘鹏,陈纾杨,周妍,王健健,汪靖. 湖泊科学. 2019(04)
[2]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 张维清,韩丽华,林立清. 江西科学. 2018(05)
[3]夏季长江河口层化与湍流混合特征分析[J]. 林姚坤,包芸,陈起程,吴加学.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5)
[4]汛期香溪河库湾倒灌异重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黄亚男,纪道斌,沈君坤,刘德富,吴庆,王雄. 水力发电学报. 2018(05)
[5]溪洛渡水库水温日变化的测量与分析[J]. 谢奇珂,刘昭伟,陈永灿,陈啸,Kenneth Tyler Werk. 水科学进展. 2018(04)
[6]风浪对湖泊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周健,秦伯强. 水科学进展. 2018(02)
[7]降雨对蓝藻水华消退影响及其机制分析[J]. 刘心愿,宋林旭,纪道斌,刘德富,崔玉洁,黄佳维,赵冲,唐咏春,平明明. 环境科学. 2018(02)
[8]向家坝水库水温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龙良红,徐慧,纪道斌,严萌,刘德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5)
[9]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湍流扩散系数估计[J]. 丁文祥,梁楚进,廖光洪,高立宝. 海洋学研究. 2017(01)
[10]潮滩上应用ADV进行波浪观测与特征参数计算[J]. 芦军,范代读,涂俊彪,张悦,张艳伟. 海洋通报. 2016(05)
博士论文
[1]三峡水库香溪河藻类生长敏感生态动力学过程及其模拟[D]. 崔玉洁.武汉大学 2017
[2]海浪模式白浪耗散项的改进和海洋水体混合过程的研究[D]. 张怡辉.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分层异重流背景下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水华生消机理及其调控[D]. 杨正健.武汉大学 2014
[4]降雨对波浪成长和海气界面湍流及其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D]. 马昕.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陆架海垂直混合过程研究[D]. 汪嘉宁.中国海洋大学 2013
[6]深海湍流混合长期连续观测技术与应用研究[D]. 田川.天津大学 2012
[7]南海陆架坡风致混合及长期混合观测方法研究[D]. 张艳伟.中国海洋大学 2009
[8]强潮驱陆架海中的湍流与混合[D]. 刘志宇.中国海洋大学 2009
[9]大型深水库的水温预测研究[D]. 邓云.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热对流主导的山区小水库分层与混合研究[D]. 李红.青岛大学 2018
[2]蒙特利峡谷底边界层湍流特征分析[D]. 杨婧灵.中国海洋大学 2014
[3]氮磷营养盐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的影响研究[D]. 许慧萍.江南大学 2014
[4]不同风场条件下太湖波浪数值模拟的研究及其应用[D]. 陶蓉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5]黄海湍流混合特征研究[D]. 王海棠.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03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0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