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模式及预警能力分析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21:00
地震是引起建筑物与结构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地震预警系统,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都已建立各自的地震预警系统。我国现有的地震预警系统多采用原地预警的工作模式,与此同时一些异地预警模式的地震预警系统已经在建设与测试中。地震预警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其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已有一些学者在已有的台阵条件下计算了地震预警系统的实际性能。但目前少有研究区域地震环境下预警系统综合性能,并且在新的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与旧的预警系统地优化中,预警系统的潜在性能仍鲜有研究。本文的核心即围绕这一内容,提出地震预警系统预警能力的概率分析方法;利用原地、异地预警系统预警能力的概率分析结果对比研究,设计合理布设台站、选择预警模式的方案;研究设定发震断层条件下地震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重点分析断层模型的合理性、断层破裂方向等对预警能力的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考虑区域地震环境,对未来可能遭受一定地震动强度影响的预警对象,地震预警系统可能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的概率水平,用于研究一个地区设置地震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在异地、原地预警模式下能够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n本地震脊报系统
图2.4原地预警模式原理2异地预警基于布设在地震震中(发震断层)附近的地震动观测台站获取的实地震动信息,综合判断地震震级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分布,据分析结果对预警对象提供预警信息。原地预警基于在预警对象所在地或附近置的地震动观测台站获取的实时地震动信息,由地震动P波初动的几秒内的信估算地震震级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预警对象位置的地震动强度,考虑地P、S波到时差分析结果对预警对象提供地震预警。.4地震预警异地、原地模式原理.4.1异地预警模式
靈源 預瞀时闻:If?图2.4原地预警模式原理2于布设在地震震中(发震断层)附近的地震动观测台站获取的实,综合判断地震震级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分布,对预警对象提供预警信息。原地预警基于在预警对象所在地或附近测台站获取的实时地震动信息,由地震动P波初动的几秒内的信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预警对象位置的地震动强度,考虑地差分析结果对预警对象提供地震预警。地、原地模式原理警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J]. 张红才,金星,李军,韦永祥,朱海燕.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2)
[2]Earthquake magnitude estimation using the sc and Pd method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s[J]. Xing Jin,Hongcai Zhang,Jun Li,Yongxiang We,Qiang Ma. Earthquake Science. 2013(01)
[3]地震预警连续定位方法研究[J]. 金星,张红才,李军,韦永祥,马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3)
[4]全球地震早期预警研究综述[J]. 赵冰,刘希强. 西北地震学报. 2011(04)
[5]地震预警技术综述[J]. 袁志祥,单修政,徐世芳,李金正,李娟,乔迎春.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6)
[6]预警的概念及相关物理问题[J]. 吴忠良,蒋长胜. 物理. 2007(06)
[7]用于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快速地震定位方法综述[J]. 黄媛,杨建思. 国际地震动态. 2006(12)
[8]地震预警系统与智能应急控制系统研究[J]. 李山有,金星,马强,宋晋东. 世界地震工程. 2004(04)
[9]地震预警(报)系统及减灾效益研究[J]. 夏玉胜,杨丽萍. 西北地震学报. 2000(04)
[10]城市震害预测中设定地震的确定问题[J]. 韩竹军,张裕明,黄昭. 中国地震. 1999(04)
博士论文
[1]设定地震确定方法研究[D]. 吴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3
[2]地震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张红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3
[3]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 马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地震预警中震源参数的快速确定研究[D]. 董鹏聪.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6
本文编号:3505857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n本地震脊报系统
图2.4原地预警模式原理2异地预警基于布设在地震震中(发震断层)附近的地震动观测台站获取的实地震动信息,综合判断地震震级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分布,据分析结果对预警对象提供预警信息。原地预警基于在预警对象所在地或附近置的地震动观测台站获取的实时地震动信息,由地震动P波初动的几秒内的信估算地震震级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预警对象位置的地震动强度,考虑地P、S波到时差分析结果对预警对象提供地震预警。.4地震预警异地、原地模式原理.4.1异地预警模式
靈源 預瞀时闻:If?图2.4原地预警模式原理2于布设在地震震中(发震断层)附近的地震动观测台站获取的实,综合判断地震震级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地震动强度分布,对预警对象提供预警信息。原地预警基于在预警对象所在地或附近测台站获取的实时地震动信息,由地震动P波初动的几秒内的信和位置并快速估计其引起的预警对象位置的地震动强度,考虑地差分析结果对预警对象提供地震预警。地、原地模式原理警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进展[J]. 张红才,金星,李军,韦永祥,朱海燕.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2)
[2]Earthquake magnitude estimation using the sc and Pd method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s[J]. Xing Jin,Hongcai Zhang,Jun Li,Yongxiang We,Qiang Ma. Earthquake Science. 2013(01)
[3]地震预警连续定位方法研究[J]. 金星,张红才,李军,韦永祥,马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3)
[4]全球地震早期预警研究综述[J]. 赵冰,刘希强. 西北地震学报. 2011(04)
[5]地震预警技术综述[J]. 袁志祥,单修政,徐世芳,李金正,李娟,乔迎春.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6)
[6]预警的概念及相关物理问题[J]. 吴忠良,蒋长胜. 物理. 2007(06)
[7]用于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快速地震定位方法综述[J]. 黄媛,杨建思. 国际地震动态. 2006(12)
[8]地震预警系统与智能应急控制系统研究[J]. 李山有,金星,马强,宋晋东. 世界地震工程. 2004(04)
[9]地震预警(报)系统及减灾效益研究[J]. 夏玉胜,杨丽萍. 西北地震学报. 2000(04)
[10]城市震害预测中设定地震的确定问题[J]. 韩竹军,张裕明,黄昭. 中国地震. 1999(04)
博士论文
[1]设定地震确定方法研究[D]. 吴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3
[2]地震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张红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3
[3]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 马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8
硕士论文
[1]地震预警中震源参数的快速确定研究[D]. 董鹏聪.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6
本文编号:3505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0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