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GIS的磴口县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7:11
  磴口县属河套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交错区域,是典型的干旱区。近年来,磴口县风蚀强烈、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导致水资源缺乏、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加突出。由于干旱区生态系统对地下水具有较强依赖关系,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利用GIS技术及地统计学理论对磴口县25年来地下水埋深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成果,探讨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磴口县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包含以下内容: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干旱区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因素,通过遥感反演以及实地调查收集,得到研究区植被、水文、气象等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程度高的因子包括NDVI以及蒸散发,作为协同克里金插值协变量,以保证插值范围及精度。其次,本文对25年中6个年份(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磴口县地下水埋深资料进行整理,得到完整的40个观测井的地下水埋深数据,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得到研究区不同年份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图,着重分析多年来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GIS的磴口县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研究


图2-1研究区概况??Fig.2-1?Overview?of?the?study?area??

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磴口县,狼山


15—25m,平均厚度为14.8m。第三层含水层的埋深为53?—120m之间,平均厚??度37m,第三含水层的静储量为19亿m3,动储量为5846m3/d。??图2-2为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02年11月编制的河套盆地水文地质图??中截取的磴口县部分。从总体来看,磴口县从东南方向的黄河流域,向西北方向??狼山山脉过渡,地下水含水层富水性先由3000-5000m3/d过渡到大于5000m3/d,??再由大于5000m3/d的区域往西北过渡,地下含水层富水性逐渐降低,到了狼山??山域,含水层富水性己经小于l〇〇m3/d。磴口县地下200m以内,大多数为粉细??砂层,交叉混合着粘砂土层与淤泥质粘土层。黄河流域地下100m往下,淤泥质??粘土层分布较多。狼山山域附近地下300m内,地下断层较多,大多数分布于粉??15??

分布图,磴口县,地下水观测井,实验场


图3-1磴口县地下水观测井分布图??Fig.3-1?Location?of?groundwater?monitoring?wells?in?Dengkou?County??磴口县40处观测井经度、纬度及测点具体位置详见表3-2。??表3-2观测井编号和位置??Table?3-2?Number?and?location?of?experimental?wells??^号?纬度广?经度/°?位置??SL1?40.427?106.703?第四实验场六斗二农井??SL2?40.421?106.714?第四实验场三斗二农井??SL3?40.434?106.722?第四实验场黄灌井??SL4?40.335?106.924?第一实验场二白杨井??SL5?40.334?106.940?第一实验场沙棘地井??SL6?40.321?106.936?第一实验场红房子井??SL7?40.451?106.757?第二实验场场部井??SL8?40.460?106.750?第二实验场四斗六农井??SL9?40.468?106.746?第二实验场二斗八农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杨艳鲜,张丹,雷宝坤,刘宏斌,翟丽梅,毛妍婷,冯光恒,陈安强.  灌溉排水学报. 2017(12)
[2]基于改进克里金插值的室内定位位置指纹库构建方法[J]. 刘辉元,马金辉,黄琼.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3]空间插值方法模拟地下水空间分布适宜性探讨——以敦煌盆地东湖保护区为例[J]. 王克晓,陈伟涛,李显巨,杨俊仓,孔令峰.  甘肃地质. 2017(04)
[4]陕西省月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 马秀霞,黄领梅,沈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7(05)
[5]基于数据同化的地下水埋深插值研究[J]. 马欢,岳德鹏,YANG Di,于强,张启斌,黄元.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4)
[6]棉花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空间分布插值方法[J]. 邢芳芳,李亚兵,韩迎春,雷亚平,冯璐,朱巧玲,王国平,杜文丽,刘志红,杨北方.  棉花学报. 2016(03)
[7]吉林省中西部浅层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J]. 马艳敏,李建平,王颖,陈立文,唐晓玲,刘珂.  干旱气象. 2015(06)
[8]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程度Krining空间插值方法研究[J]. 耿融,赵康,伍红玲.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25)
[9]基于高光谱与协同克里金的土壤耕作层含水率反演[J]. 徐驰,曾文治,黄介生,伍靖伟.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3)
[10]湖南省年均降水量空间插值模拟方法比较研究[J]. 殷嘉霖,屈创.  甘肃科技. 2013(01)

博士论文
[1]半干旱区蒸散发对地下水变化响应机制研究[D]. 黄金廷.长安大学 2013
[2]地下水时空变化及监测网多目标优化研究[D]. 蒋庆.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绿洲—荒漠交错带浅层地下水埋深遥感提取实验分析[D]. 李相.新疆大学 2016
[2]低温区浅层地下水潜水冬季温室灌溉技术研究[D]. 高艳娟.太原理工大学 2014
[3]鄂尔多斯湖盆高原地下水与植被生态关系研究[D]. 李瑛.长安大学 2009
[4]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研究[D]. 汪馨竹.吉林大学 2009
[5]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地下水时空动态GIS辅助模拟研究[D]. 李守波.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6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06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