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示踪技术的增强型地热系统裂隙储层连通性及导热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1-11-26 16:32
  地热资源涵盖了广泛的地球热源,不仅包括易于获取的水热资源,也包括遍及全球的储集于深部地壳的干热资源。干热岩作为一种地热资源,由于其清洁、分布广泛、热储量巨大,被视为21世纪最具有潜力的资源。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是通过人工形成地下热储层的方法,从地下深部低渗透性岩体中经济的采出相当数量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即从干热岩中开采地热的工程。但干热岩需要通过人工压裂技术建立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的连接,增强裂隙系统的连通性,提高热能产量。为了使人工压裂最优化,在储层改造过程中或过程后,需要利用示踪技术评价衡量储层改造效果的两个关键参数——连通性和裂隙-基质热交换面积。地热示踪数值模拟技术作为示踪测试必不可少的步骤,可充分完善场地示踪试验的结果分析工作。本次研究选取松辽盆地为研究区,莺深井区深部营城组流纹岩裂隙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示踪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评价岩心尺度单条裂缝的连通性和裂隙-基质热交换面积;然后进行实际场地的示踪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裂隙系统不同注水井与生产井间的水-热运移规律和示踪剂突破曲线规律,定性分析不同注水井和生...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示踪技术的增强型地热系统裂隙储层连通性及导热性评价


松辽盆地地理位置图(据高瑞祺[67]

等值线图,地温梯度,等值线图,盆地


动使得盆地内形成了有利于地热资源赋存的生储盖发育,为地热资源的向上传导提供便利条件。目前部斜坡区和北部倾没区内已经发现大庆让西、东风,面积约 9600km2,表明松辽盆地具有形成高地温件。,松辽盆地的地温梯度分布呈现盆地中央高,向外(图 2.2)。盆地主要区域的地温梯度介于 3.0~5.0为 3.8℃/100m。松辽盆地 1000 m、2000 m、3000 分别为 40~50℃,70~80℃、90~110℃和 140~150℃,90~100℃、140~150℃和 180~226℃。地温场地温的高值区,深层虽产水量偏低,且其现今平是中国大型盆地中地温梯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68],大,而且裂隙发育,是开展干热岩研究重要目的层

双城,采油工程,断陷构造,山凹


3 松辽盆地地质概化图(据高瑞琪等[67]修改到四条近 NNE 走向的“S”形断裂控制,受级凹陷——莺山凹陷和双城凹陷,呈现出莺山凹陷规模较大,莺山凹陷由四站、临基底最深处海拔-6250m,断陷期地层最大对较小,西边界受太平庄断裂控制,东边裂控制,基底最深处海拔-4750m,断陷期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辽盆地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初探[J]. 娄洪,闵丽霏,黄林,伍小雄,袁兴雁.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4(01)
[2]岩溶热储回灌实验与示踪试验研究[J]. 王树芳,刘久荣,林沛,李海奎,殷铭,庞菊梅,孙彩霞,高小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3(06)
[3]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J]. 蔺文静,刘志明,王婉丽,王贵玲.  中国地质. 2013(01)
[4]增强型地热系统(干热岩)开发技术进展[J]. 许天福,张延军,曾昭发,鲍新华.  科技导报. 2012(32)
[5]我国陆区干热岩资源潜力估算[J]. 蔺文静,刘志明,马峰,刘春雷,王贵玲.  地球学报. 2012(05)
[6]雄县地热田示踪试验的解释及分析[J]. 庞菊梅,王树芳,孙彩霞,高小荣,刘久荣.  城市地质. 2011(02)
[7]应用化学示踪技术探查深部岩溶发育特征研究[J]. 虎维岳,郑刚,闫兰英.  中国岩溶. 2010(02)
[8]示踪剂模拟技术在边水油藏水驱前缘研究中的应用——以哈德油田为例[J]. 周炜,王陶,伍轶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03)
[9]井间示踪测试技术及其应用[J]. 梁娟,庞巨丰,李强,王磊,李震.  石油仪器. 2008(06)
[10]岩溶裂隙热储层采、灌井井间连通试验研究——以天津市王兰庄地热田回灌井HX-25B示踪测试为例[J]. 曾梅香,阮传侠,赵越波,田光辉.  地质与勘探. 2008(02)

博士论文
[1]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运行机制及优化研究[D]. 石岩.吉林大学 2014
[2]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D]. 朱焕来.东北石油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20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20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