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霸县凹陷地区潜山叠后多属性裂缝预测

发布时间:2021-12-10 08:53
  霸县凹陷地处华北平原北部,是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东北部的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由于凹陷内多有凹陷陡带、焕洼槽区和斜坡带,这些均是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条件,因此此区成藏模式多样,具有较高的勘探和研究价值。在经过专家学者40多年的研究实践,也确实证明霸县凹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研究区霸县凹陷牛东潜山带主要是低孔渗性和非均质性极强的碳酸盐岩储层,众所周知,裂缝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在进行储层预测时,利用单一的方法往往是很困难的。而由于碳酸盐岩的储层空间的各参数存在很大的变化,因此根本不可能用简单的方法了解其储层裂缝发育及分布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应用多种方法结合来减少可能出现的多解性。本文是以《霸县凹陷地区潜山叠后多属性裂缝预测》为题,主要论述了以多属性分析技术为主的方法在裂缝预测中的作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流程是通过提取和分析多种类型的地震属性,结合钻井和采油成果,筛选出敏感属性,最后应用神经网络等综合分析技术进行预测。本论文主要是从地震属性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将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应用到霸县凹陷牛东潜山区块中,以测井和地质等方面的资料为基础进行岩石物性分析,了解其储层物性参数的关系...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及地理概况
    2.2 牛东潜山带构造特征
    2.3 潜山储层特征
    2.4 储集空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第3章 裂缝段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
    3.1 裂缝段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3.2 裂缝段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第4章 裂缝段地震正演模拟
    4.1 裂缝参数分析
    4.2 裂隙储集体厚度模型
    4.3 裂隙储集体宽度变化模型
    4.4 裂隙单元间距变化模型
    4.5 裂隙距潜山顶面距离变化模型
    4.6 裂隙单元等效速度变化模型
第5章 叠后多属性裂缝预测
    5.1 地震属性分析综述
    5.2 叠后多属性裂缝预测技术研究
    5.3 叠后烃类检测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相干属性分析技术在断裂和裂缝识别中的应用——以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为例[J]. 张量,魏水建.  中外能源. 2012(07)
[2]蚂蚁算法在断裂系统解释中的应用[J]. 唐琪凌,苏波,王迪,罗亮.  特种油气藏. 2009(06)
[3]地震属性分类及其应用[J]. 阳飞舟,崔永福,李青.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02)
[4]地震三维三分量技术在致密砂岩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川西新场气田为例[J]. 杨克明,张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05)
[5]地震属性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 郭华军,刘庆成.  物探与化探. 2008(01)
[6]裂缝性储层纵波地震检测方法研究[J]. 桂志先,段天友,易远元,许辉群.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04)
[7]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董立生,刘书会,刘跃华,王长江.  石油物探. 2004(S1)
[8]地震属性与储层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王永刚,乐友喜,刘伟,曹丹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9]地震储层描述技术的应用效果[J]. 王萍.  物探与化探. 2003(02)
[10]多信息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J]. 刘文岭,牛彦良,李刚,郭彦如.  石油物探. 2002(01)

博士论文
[1]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陈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2]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小断块储层描述[D]. 张小兵.成都理工大学 2007
[3]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郭刚明.西南石油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地震多属性裂缝检测方法技术研究[D]. 顾雯.成都理工大学 2012
[2]红台地区储层预测应用研究[D]. 高文博.长江大学 2012
[3]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 金兴.山东科技大学 2010
[4]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D]. 唐小彪.成都理工大学 2009
[5]陡坡带砂砾岩体反射特征分析方法研究[D]. 刘励云.中国石油大学 2008
[6]基于地震属性分析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D]. 倪凤田.中国石油大学 2008
[7]混合智能学习法神经网络在储层油气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张惠珍.成都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2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32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2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