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浅层不均匀体大定源瞬变电磁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6 08:32
  大定源回线装置广泛应用于地面瞬变电磁法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勘探方式。大定源回线的工作方法是地面铺设较长的发射回线,利用阶跃波发射电流场源激励,发射电流关段瞬间在地下会产生涡旋电流。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射线圈中心,可观测到由地下不均匀体产生的二次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按照指数规律衰减,进而通过接收线圈测量得到的异常信号,分析出地下不均匀体的导电特性、体积大小和位置,能够找到地下不均匀体和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然而,在野外实验中,采集到的数据中往往出现一些负响应值,不能正确反映地下导体的情况,需对这种负值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从激发极化效应引起衰减曲线中的“符号反转”现象进行研究,并发现在极化率很小的低阻体上能够观测到明显的TEM“反号”现象;而对于集流效应的研究发现,在高阻岩层地区的晚期测道有时也能够观测到负的响应;除此之外,人们从磁效应、位移电流、物理数学公式推导等其他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不可能使瞬变电磁响应改变符号。本文主要从TEM的基本理论知识出发,研究地下浅层不均匀体中的感应涡流效应激发产生的瞬态场,使得电磁响应衰减曲线出现正-负-正的现象,导致接收到的瞬变电磁响...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浅层不均匀体大定源瞬变电磁响应分析


给出了采用不同横截面积的铜导线时,A随异常线圈半径、匝数n

接收线圈,中心回线,线圈模型,临界阻尼状态


图 5.7 不同时,接收线圈实际响应 5.1 相比,大地电阻率不同时,接收线圈中的实际响应与理论线中有所差别,在双对数坐标中,接收线圈中理想响应早期信,而实际接收线圈中响应早期信号是先上升后下降,中期与晚理想响应曲线相一致。异常线圈模型不同时的实际响应仿真计算阻率 3000Ω m的均匀大地中,发射、接收采用中心回线方在临界阻尼状态,当异常线圈的时间常数、半径、中心点坐标接收线圈实际输出的响应衰减曲线如图 5.8~5.11 所示。

接收线圈,大地电阻率,中理想,双对数坐标


图 5.7 不同时,接收线圈实际响应 5.1 相比,大地电阻率不同时,接收线圈中的实际响应与理论线中有所差别,在双对数坐标中,接收线圈中理想响应早期信,而实际接收线圈中响应早期信号是先上升后下降,中期与晚理想响应曲线相一致。异常线圈模型不同时的实际响应仿真计算阻率 3000Ω m的均匀大地中,发射、接收采用中心回线方在临界阻尼状态,当异常线圈的时间常数、半径、中心点坐标接收线圈实际输出的响应衰减曲线如图 5.8~5.1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层不均匀体对大定源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J]. 王言章,杨蒙蒙,符磊,林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2)
[2]磁通负反馈空心线圈传感器特性和噪声研究[J]. 符磊,林君,王言章,王世隆,杨蒙蒙.  仪器仪表学报. 2013(06)
[3]瞬变电磁法阻尼系数对有效采样时刻影响研究[J]. 马江峰,付志红,侯兴哲,张淮清,李春燕.  电测与仪表. 2012(08)
[4]瞬变电磁法正演计算进展[J]. 李建慧,朱自强,曾思红,刘树才.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4)
[5]基于异常线圈的时间域AEM系统测试和标定方法研究[J]. 嵇艳鞠,李肃义,于生宝,朱凯光,周逢道,王言章,王世隆,刘焕江,任广群,林君.  地球物理学报. 2011(10)
[6]全波形时间域航空电磁探测分辨率[J]. 嵇艳鞠,栾卉,李肃义,万玲,王远,许洋铖,李丽,林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03)
[7]阻尼系数对瞬变电磁观测信号的影响特征[J]. 王华军.  地球物理学报. 2010(02)
[8]浅析瞬变电磁法不同回线装置的优缺点[J]. 刘英.  物探装备. 2009(05)
[9]瞬变电磁法中心回线装置资料解释方法的改进[J]. 石显新,闫述,傅君眉,陈明生.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7)
[10]瞬变电磁法正反演问题研究进展[J]. 薛国强,李貅,底青云.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04)

博士论文
[1]全波形时间域电磁接收系统及分辨力研究[D]. 许洋铖.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感应式空心线圈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 符磊.吉林大学 2013
[2]瞬变电磁早期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俞林刚.重庆大学 2013
[3]瞬变电磁大定源回线一维正演模拟研究[D]. 罗回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4]深海拖曳式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研究[D]. 袁芬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
[5]TEM接收线圈的研制[D]. 谭飞亚.吉林大学 2010
[6]瞬变电磁信号采集技术研究[D]. 陈文斌.重庆大学 2010
[7]瞬变电磁法(TEM)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和效果研究[D]. 余东俊.成都理工大学 2010
[8]发射电流波形对瞬变电磁测量结果影响及校正的研究[D]. 孙天财.重庆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37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37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