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活动断裂带同震位移梯度及破裂终止问题研究 ——以1920年海原地震破裂西端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1 11:11
走滑活动断裂带的地震破裂通常是间断分布,受阶区等几何不连续结构分隔,由一个个的段落组成。阶区等几何不连续结构对破裂的传播通常会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甚至会阻止破裂的传播。对较大震级历史走滑地震的统计及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走滑断裂带阶区宽度和临近阶区的同震位移梯度是控制破裂能否穿过阶区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1920年海原Mw 8.3地震破裂突破断裂沿线多个阶区,其西端终止于4 km宽的景泰阶区而未能跳跃至老虎山断层,而东端终止于具有较强逆冲缩短性质的六盘山东麓断裂。究竟是什么因素控制着1920年海原地震地表破裂的终止?1920年海原地震地表破裂通过其它阶区时具有怎样的特点?海原断裂带西端的地表位移时空分布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精度地形数据应用于断错地貌位移测量的研究,对使用不同精度和类型的地形数据开展位移测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的讨论更加必要。同时,在获取走滑断裂带累积位移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通过累积位移频率分布特征(Cumulative Offset Probability Density,COPD)对位移数据进行期次划分,并与特征位移和特征地震等理论模型相关联,但是其中仍然存在...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沿断层走向几何不连续与历史地震破裂端点关系统计图(引自Wesnousky,2006)
1.2 走滑断层破裂传播与阶区宽度和位移梯度关系统计图(引自 Elliott et al.,200实心表示破裂终止,空心表示破裂传播。显示未有阶区宽度大于 4 km 而破裂可以,这与前人研究一致(Oglesby,2008)。阶区宽度小于 4 km 而破裂停止传播者,其度皆小于 20 cm/km。一个数据例外,其余突破阶区的位移梯度皆大于 20 cm/km,这现了控制破裂传播的位移衰减程度的临界值。
层破裂传播与阶区宽度和位移梯度关系统计图(引自 Ellio裂终止,空心表示破裂传播。显示未有阶区宽度大于 4 km究一致(Oglesby,2008)。阶区宽度小于 4 km 而破裂停止 cm/km。一个数据例外,其余突破阶区的位移梯度皆大于 现了控制破裂传播的位移衰减程度的临界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原断裂带老虎山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精确厘定与讨论[J]. 刘金瑞,任治坤,张会平,李传友,张竹琪,郑文俊,李雪梅,刘彩彩.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4)
[2]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运动转换与高原扩展[J]. 郑文俊,袁道阳,张培震,俞晶星,雷启云,王伟涛,郑德文,张会平,李新男,李传友,刘兴旺. 第四纪研究. 2016 (04)
[3]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与海原断裂带的精细地貌定量化研究[J]. 陈涛,张培震,刘静,李传友,任治坤,KENNETH W.Hudnut. 科学通报. 2014(14)
[4]利用GPS资料反演海原-六盘山断裂带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分布[J]. 李强,江在森,武艳强,赵静.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4(05)
[5]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J]. 刘静,陈涛,张培震,张会平,郑文俊,任治坤,梁诗明,盛传贞,甘卫军. 科学通报. 2013(01)
[6]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海原断裂带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J]. 王海燕,高锐,尹安,熊小松,匡朝阳,李文辉,黄薇漪.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2)
[7]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1)——走滑活动断裂的探槽地点、布设与事件识别标志[J].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陈立春. 地震地质. 2012(02)
[8]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古地震与强震复发规律[J]. 张培震,闵伟,邓起东,毛凤英.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08)
[9]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J]. 邓起东,张培震,冉勇康,杨晓平,闵伟,楚全芝.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12)
[10]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邓起东. 地质论评. 2002(02)
硕士论文
[1]海原断裂米家山阶区的抬升及其与断裂复杂几何形态的关系[D]. 李占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6
本文编号:3582680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市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沿断层走向几何不连续与历史地震破裂端点关系统计图(引自Wesnousky,2006)
1.2 走滑断层破裂传播与阶区宽度和位移梯度关系统计图(引自 Elliott et al.,200实心表示破裂终止,空心表示破裂传播。显示未有阶区宽度大于 4 km 而破裂可以,这与前人研究一致(Oglesby,2008)。阶区宽度小于 4 km 而破裂停止传播者,其度皆小于 20 cm/km。一个数据例外,其余突破阶区的位移梯度皆大于 20 cm/km,这现了控制破裂传播的位移衰减程度的临界值。
层破裂传播与阶区宽度和位移梯度关系统计图(引自 Ellio裂终止,空心表示破裂传播。显示未有阶区宽度大于 4 km究一致(Oglesby,2008)。阶区宽度小于 4 km 而破裂停止 cm/km。一个数据例外,其余突破阶区的位移梯度皆大于 现了控制破裂传播的位移衰减程度的临界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原断裂带老虎山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精确厘定与讨论[J]. 刘金瑞,任治坤,张会平,李传友,张竹琪,郑文俊,李雪梅,刘彩彩.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4)
[2]青藏高原东北缘活动构造几何图像、运动转换与高原扩展[J]. 郑文俊,袁道阳,张培震,俞晶星,雷启云,王伟涛,郑德文,张会平,李新男,李传友,刘兴旺. 第四纪研究. 2016 (04)
[3]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与海原断裂带的精细地貌定量化研究[J]. 陈涛,张培震,刘静,李传友,任治坤,KENNETH W.Hudnut. 科学通报. 2014(14)
[4]利用GPS资料反演海原-六盘山断裂带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分布[J]. 李强,江在森,武艳强,赵静.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4(05)
[5]机载激光雷达扫描揭示海原断裂带微地貌的精细结构[J]. 刘静,陈涛,张培震,张会平,郑文俊,任治坤,梁诗明,盛传贞,甘卫军. 科学通报. 2013(01)
[6]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海原断裂带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J]. 王海燕,高锐,尹安,熊小松,匡朝阳,李文辉,黄薇漪.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2)
[7]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1)——走滑活动断裂的探槽地点、布设与事件识别标志[J].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陈立春. 地震地质. 2012(02)
[8]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古地震与强震复发规律[J]. 张培震,闵伟,邓起东,毛凤英.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08)
[9]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J]. 邓起东,张培震,冉勇康,杨晓平,闵伟,楚全芝.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12)
[10]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邓起东. 地质论评. 2002(02)
硕士论文
[1]海原断裂米家山阶区的抬升及其与断裂复杂几何形态的关系[D]. 李占飞.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6
本文编号:3582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8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