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沉积物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来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2 01:23
通过测定和分析抚仙湖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沉积物、流域表层土壤、抚仙湖典型沉水植物、表层湖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总有机碳、碳氮比值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探讨抚仙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及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抚仙湖流域表层土壤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抚仙湖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自身的内源输入,少部分为陆源输入,陆源输入有机质主要来源于C3植物.流域土壤有机质在经河流输入湖泊过程中存在后期改造和降解,在探究湖泊沉积物来源时需考虑.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0(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抚仙湖流域采样示意图
抚仙湖流域表层土壤、河流表层沉积物及湖泊表层沉积物TOC分布如图2所示,流域表层土壤TOC含量分布为0.2%~5.8%,TOC平均值为2.6%,数值分布区间较广,变率达到5.6%;河流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分布为0.1%~3.7%,TOC平均值为1.5%,变率为3.6%;湖泊表层沉积物的TOC含量在2.5%~3.3%之间波动,数值分布相对比较稳定,变率仅为0.8%,平均值为2.95%.由图2也可看出河流表层沉积物TOC均值相对最小,基本上均低于湖泊表层沉积物的TOC含量.3.2 C/N特征分析
抚仙湖流域表层沉积物C/N值分布如图3所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C/N值在10.2~11.3之间分布,平均值为10.7;流域内表层土壤的C/N值分布在12.3~18.9之间,平均值为14.6;各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的C/N值分布在8.8~11.8之间,平均值为9.9;表层湖水中的SPM的C/N值为8.2~9.0,平均值8.6;抚仙湖7种典型沉水植物的C/N值在11.1~12.8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1.9.3.3 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XRF连续扫描的云南抚仙湖沉积物元素特征及环境意义[J]. 牛洁,张文翔,张虎才,段立曾,武梦娟,王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07)
[2]云南抚仙湖沉积物粒度分维特征及环境意义[J]. 武梦娟,牛洁,张虎才,张文翔,段立曾,王黎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3]过去5000 a以来抚仙湖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古环境指示意义[J]. 刘颖,孙惠玲,周晓娟,段立曾,李华勇,张虎才. 湖泊科学. 2017(03)
[4]云南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来源辨识[J]. 丁薇,陈敬安,杨海全,宋以龙,陶红波,罗婧. 地球与环境. 2016(03)
[5]粤东五华河悬浮颗粒有机质的组成及输出通量[J]. 张胜华,高全洲,陶贞,解晨骥,林培松,张超,何文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6]外源对太湖河口沉积物有机质贡献的同位素示踪[J]. 曾海鳌,吴敬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01)
[7]云南属都湖近百年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与器测资料对比研究[J]. 姚远,张恩楼,沈吉,蒋庆丰. 沉积学报. 2008(02)
[8]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J]. 张秀敏,戴丽,王志芸. 环境科学导刊. 2007(06)
[9]云南高原典型湖泊演化及环境变化初步考察[J]. 史正涛,明庆忠,张虎才. 地质力学学报. 2004(04)
[10]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记录指示的57ka环境演化[J]. 殷勇,方念乔,盛静芬,胡超涌,聂浩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04)
博士论文
[1]西北干旱区黑河中游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变化机制研究[D]. 张俊华.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3822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0(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抚仙湖流域采样示意图
抚仙湖流域表层土壤、河流表层沉积物及湖泊表层沉积物TOC分布如图2所示,流域表层土壤TOC含量分布为0.2%~5.8%,TOC平均值为2.6%,数值分布区间较广,变率达到5.6%;河流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分布为0.1%~3.7%,TOC平均值为1.5%,变率为3.6%;湖泊表层沉积物的TOC含量在2.5%~3.3%之间波动,数值分布相对比较稳定,变率仅为0.8%,平均值为2.95%.由图2也可看出河流表层沉积物TOC均值相对最小,基本上均低于湖泊表层沉积物的TOC含量.3.2 C/N特征分析
抚仙湖流域表层沉积物C/N值分布如图3所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C/N值在10.2~11.3之间分布,平均值为10.7;流域内表层土壤的C/N值分布在12.3~18.9之间,平均值为14.6;各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的C/N值分布在8.8~11.8之间,平均值为9.9;表层湖水中的SPM的C/N值为8.2~9.0,平均值8.6;抚仙湖7种典型沉水植物的C/N值在11.1~12.8之间波动,平均值为11.9.3.3 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XRF连续扫描的云南抚仙湖沉积物元素特征及环境意义[J]. 牛洁,张文翔,张虎才,段立曾,武梦娟,王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07)
[2]云南抚仙湖沉积物粒度分维特征及环境意义[J]. 武梦娟,牛洁,张虎才,张文翔,段立曾,王黎明.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3]过去5000 a以来抚仙湖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古环境指示意义[J]. 刘颖,孙惠玲,周晓娟,段立曾,李华勇,张虎才. 湖泊科学. 2017(03)
[4]云南抚仙湖主要入湖河流有机碳来源辨识[J]. 丁薇,陈敬安,杨海全,宋以龙,陶红波,罗婧. 地球与环境. 2016(03)
[5]粤东五华河悬浮颗粒有机质的组成及输出通量[J]. 张胜华,高全洲,陶贞,解晨骥,林培松,张超,何文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6]外源对太湖河口沉积物有机质贡献的同位素示踪[J]. 曾海鳌,吴敬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01)
[7]云南属都湖近百年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与器测资料对比研究[J]. 姚远,张恩楼,沈吉,蒋庆丰. 沉积学报. 2008(02)
[8]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J]. 张秀敏,戴丽,王志芸. 环境科学导刊. 2007(06)
[9]云南高原典型湖泊演化及环境变化初步考察[J]. 史正涛,明庆忠,张虎才. 地质力学学报. 2004(04)
[10]云南中甸纳帕海湖泊记录指示的57ka环境演化[J]. 殷勇,方念乔,盛静芬,胡超涌,聂浩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04)
博士论文
[1]西北干旱区黑河中游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变化机制研究[D]. 张俊华.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3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838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