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2020年西南极派恩岛冰川前缘变化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4 02:06
位于西南极的派恩岛冰川(PineIslandGlacier,PIG)是近年来崩解频繁且前缘变化明显的区域。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和海洋一号C卫星光学影像、ERS-1和RADARSAT卫星SAR影像及航空影像,利用前缘位置识别和开口盒方法,分析1947—2020年PIG的前缘变化特征。PIG在近73年至少发生过17次规律性的大规模崩解事件,其崩解周期在1995—2013年间约为6年,2013年至今约为1~2年;由开口盒法计算得到的冰川前缘附近的流速在近73年间呈现上升趋势。结合PIG在1947—2020年间崩解事件的相关研究,总结出厄尔尼诺现象、冰架底部的绕极深层水暖化、底部融化率增加、底部裂隙的发育、冰水混合物的消退以及冰架与海脊间歇接触产生的背应力等是导致PIG发生崩解的可能驱动因子。
【文章来源】:极地研究. 2020,3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PIG地理位置及1947—2020年其前缘崩解位置示意图
通过卫星及航空影像,可知PIG中部冰架自1947年至2020年2月至少发生过17次规律性大规模崩解事件,如表3所示。PIG的崩解周期在1995—2013年间约为6年,2013—2020年的崩解周期约为1~2年,在1947—1995年间由于数据缺失,因此崩解周期不明确。以下各节将基于上述各时间段的前缘变化与崩解事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前缘变化特征在这3个时间段的可能驱动因子。图3 由卫星影像识别出的小崩解事件.(a)、(b)、(c)和(d)为崩解前影像,(e)、(f)、(g)和(h)为崩解后影像
由卫星影像识别出的小崩解事件.(a)、(b)、(c)和(d)为崩解前影像,(e)、(f)、(g)和(h)为崩解后影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南极松岛冰川流速监测[J]. 赵家锐,柯长青. 冰川冻土. 2019(01)
[2]基于Sentinel-1 SAR的埃默里冰架前端位置自动检测研究[J]. 李斐,王振领,张宇,张胜凯,朱婷婷.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8(12)
[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中山站附近地区冰架和冰川变化监测[J]. 刘芮希,周春霞,梁琦. 极地研究. 2017(04)
[4]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南极冰架与海岸线变化监测[J]. 张辛,周春霞,鄂栋臣,安家春.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0)
[5]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现状、趋势及关键问题[J]. 秦大河,丁永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04)
本文编号:3587593
【文章来源】:极地研究. 2020,3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PIG地理位置及1947—2020年其前缘崩解位置示意图
通过卫星及航空影像,可知PIG中部冰架自1947年至2020年2月至少发生过17次规律性大规模崩解事件,如表3所示。PIG的崩解周期在1995—2013年间约为6年,2013—2020年的崩解周期约为1~2年,在1947—1995年间由于数据缺失,因此崩解周期不明确。以下各节将基于上述各时间段的前缘变化与崩解事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前缘变化特征在这3个时间段的可能驱动因子。图3 由卫星影像识别出的小崩解事件.(a)、(b)、(c)和(d)为崩解前影像,(e)、(f)、(g)和(h)为崩解后影像
由卫星影像识别出的小崩解事件.(a)、(b)、(c)和(d)为崩解前影像,(e)、(f)、(g)和(h)为崩解后影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的南极松岛冰川流速监测[J]. 赵家锐,柯长青. 冰川冻土. 2019(01)
[2]基于Sentinel-1 SAR的埃默里冰架前端位置自动检测研究[J]. 李斐,王振领,张宇,张胜凯,朱婷婷.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8(12)
[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中山站附近地区冰架和冰川变化监测[J]. 刘芮希,周春霞,梁琦. 极地研究. 2017(04)
[4]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南极冰架与海岸线变化监测[J]. 张辛,周春霞,鄂栋臣,安家春. 地球物理学报. 2013(10)
[5]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现状、趋势及关键问题[J]. 秦大河,丁永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9(04)
本文编号:3587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87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