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淮河中上游地表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及非平稳性诊断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05:04
  径流变化特征研究对于农业灌溉、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而淮河中上游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开展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更突显其重要性。本论文基于流域内9个水文站点1956-2016年的逐月径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转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淮河中上游径流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径流趋势、突变特征及周期变化等径流过程变化特征;其次运用Pettitt非参数检验法、GAMLSS模型与洪水频率分析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淮河中上游洪水频率的演变规律,分析基于平稳性和非平稳性条件下的洪水发生强度及洪涝灾害所带来的影响;最后采用M-K非参数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淮河中上游连续最小1d、7d、15d、30d平均流量(枯水流量)演变规律。分析结果如下:(1)淮河中上游径流量主要集中5-9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37%,变差系数值介于0.16-0.85之间,径流年际极值比则介于1.7-23.9之间,径流年际变化剧烈;淮河中上游径流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尤其是4月和5月径流减少趋势显著,季节上变化不明显;淮河中上游各站点年径流量在2000s呈显著周期变化...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淮河中上游地表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及非平稳性诊断研究


研究区及水文站点位置示意图

年内分配特征,游径,淮河,统计值


时间变化通过水平截取来考察。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小波系数可以反映系统在该时间尺度(周期)下的变化特征:正负小波系数转折点对应着突变点;小波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该时间尺度变化越显著。小波方差由下式表示:2( ) ( , )fVar a W a b db+ (3-15)3.2 径流年内分布特征降水是淮河径流补给主要来源,因而受降水季节分配差异性影响,径流年内分布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如图 3.1 所示,淮河中上游径流量主要集中于 5-9 月份,约占年径流总量的 70.37%,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 7 月份,约占年径流总量的 24%,最小月径流量大都出现在 1 月份,约占年径流量的 2.4%。淮河中上游汛期 6-9 月各站点径流量平均占到年径流量的 61.68%;夏季 6-8 月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 51.63%,超过全年径流量的一半;冬季的 12 月至次年 2 月的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 8.39%。

游径,淮河,极值,径流变差系数


3.3 径流年际变化特征淮河中上游各站点径流变差系数介于 0.16-0.85 之间,径流年际极值比(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较性,极值比同乘 0.1)介于 1.7-23.9 之间(图 3.2)。各站点在不同时段的径流变差系数和年际极值比普遍较大,说明淮河中上游径流丰枯变化比较剧烈;除阜阳站和班台站外,其余各站点在 1956-2016 年间的不同时间段内的径流变差系数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阜阳站的径流变差系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班台站则是自 1968年后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 2004-2016 年变差系数达到最大,为 0.8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51—2015年洞庭湖水沙演变及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定量评估[J]. 杨敏,毛德华,刘培亮,刘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1)
[2]辽河流域年平均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试验分析[J]. 孙凤华,李丽光,袁健,刘鸣彦,谢艳兵,胡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06)
[3]气候变化对叶尔羌河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生Ecolo丹,等.气候变化对叶尔羌河流域极hengyi,WANG Dandan,et al.Influen18,37(6):1-8.[J]. 王鹏赫,赵成义,王丹丹,马晓飞.  生态科学. 2018(06)
[4]太阳黑子和ENSO对日本吉野川流域水文要素影响[J]. 董林垚,张平仓,刘纪根,童晓霞,谢浩.  水科学进展. 2017(05)
[5]基于TFPW-BS-Pettitt法的水文序列多点均值跳跃变异识别[J]. 张洪波,余荧皓,南政年,李哲浩.  水力发电学报. 2017(07)
[6]Analyses of trends and causes for variation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of the Yellow River[J]. Hongling Shi,Chunhong Hu,Yangui Wang,Cheng Liu,Huimei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2017(02)
[7]泾河流域枯水复杂性研究[J]. 王莉娜,李勋贵,王晓磊,王乃.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0)
[8]近50a来中国不同流域降水的变化趋势分析[J]. 谭云娟,邱新法,曾燕,施国萍.  气象科学. 2016(04)
[9]中国南方高度城市化地区气象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以深圳市为例[J]. 李蔚,陈晓宏,吴孝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10]近50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叶金印,黄勇,张春莉,杨祖祥.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淮河流域旱涝急转事件演变及应对研究[D]. 黄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5

硕士论文
[1]枯水径流研究进展与评价[D]. 倪雅茜.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8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98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