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与芦山地震应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4 08:3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的深入,地震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在五年内就经历了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三次大地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地震应急机制的建设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求“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第一次明确将防震减灾工作写入工作报告,对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地震的发生考验着政府的决策艺术和执政能力。虽然我国地震应急机制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然而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这迫切地要求我国建立完善、有效的地震应急机制。因此地震应急管理问题成为了近来研究的热点同样也是难点的问题。地震应急管理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本文选择了比较分析的方式:通过对汶川和芦山两次地震应急机制的剖析...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两次地震的可比性和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震应急机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及不足
2. 地震应急机制的概述
2.1 基本概念辨析
2.2 地震应急机制的构成
2.3 地震应急机制的理论工具
2.3.1 灾害管理理论
2.3.2 危机管理理论
2.3.3 风险社会理论
2.3.4 政府学理论
2.3.5 机制设计理论
2.4 我国地震应急机制的框架
2.4.1 我国地震应急体制
2.4.2 我国地震应急机制的框架
3. 汶川地震应急机制
3.1 汶川地震中的预防准备机制
3.1.1 应急法律和预案
3.1.2 房屋抗震避灾设计
3.1.3 应急宣传与教育
3.1.4 应急救援准备
3.2 汶川地震中的预测预警机制
3.3 汶川地震中的应急响应机制
3.4 汶川地震中的恢复重建机制
3.4.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3.4.2 财政税收政策
3.4.3 对口援助工程
3.4.4 地震损失补偿渠道
3.4.5 心理干预与辅导
3.5 汶川地震中的信息沟通机制
3.6 汶川地震中的社会动员机制
3.7 汶川地震应急流程的整合
4. 芦山地震应急机制
4.1 芦山地震中的预防准备机制
4.1.1 应急法律与预案
4.1.2 房屋的抗震避灾设计
4.1.3 应急宣传与教育
4.1.4 应急救援准备
4.2 芦山地震中的预测预警机制
4.3 芦山地震中的应急响应机制
4.4 芦山地震中的恢复重建机制
4.4.1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4.4.2 财政税收政策
4.4.3 地震损失补偿渠道
4.4.4 心理干预与辅导
4.5 芦山地震中的信息沟通机制
4.6 芦山地震中的社会动员机制
4.7 芦山地震应急流程的整合
5. 汶川芦山两地震应急机制的比较分析
5.1 从汶川到芦山地震应急机制的演进
5.1.1 中央政府适度“退后”
5.1.2 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5.1.3 信息沟通快速透明
5.1.4 应急救援效率提高
5.1.5 地震预警技术进步
5.2 从汶川到芦山地震应急机制的固化
5.2.1 地震应急机制的组织约束
5.2.2 地震应急机制的运行障碍
5.2.3 地震应急机制的政策缺失
6.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的经验借鉴
6.1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介绍
6.1.1 美国地震应急机制
6.1.2 日本地震应急机制
6.2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的启示
6.2.1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地震应急机制的保障
6.2.2 建构专门性的综合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6.2.3 健全社会动员机制
6.2.4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及商业保险的作用
7. 我国地震应急机制健全和完善的建议
7.1 地震应急机制的组织保障
7.2 地震应急机制的运行管理
7.2.1 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
7.2.2 应急管理的响应机制
7.2.3 应急管理的沟通机制
7.2.4 应急管理的合作机制
7.2.5 应急管理的补偿机制
7.2.6 应急管理的动员机制
7.3 地震应急机制的政策支持
7.3.1 应急管理的法律支持
7.3.2 应急管理的财税支持
7.3.3 应急管理的金融支持
7.3.4 应急管理的保险支持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汶川和芦山地震浅析四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减灾对策[J]. 吴微微. 震灾防御技术. 2013(04)
[2]震后芦山 社会管理新探索[J]. 李妍婕.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3(12)
[3]我国非政府组织作为的积极性分析——以芦山地震为例[J]. 耿质. 南方论刊. 2013(10)
[4]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J]. 吴建强. 青年与社会. 2013(10)
[5]灾后青少年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建——雅安地震后救援工作引发的思考[J]. 莫非.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09)
[6]“4·20”芦山地震灾区重建综合发展能力的构建[J]. 邓伟,刘颖,唐伟,谢芳婷. 山地学报. 2013(05)
[7]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媒体报道比较[J]. 纪楠. 青年记者. 2013(23)
[8]从芦山地震反思我国应急管理问题[J]. 谭毅. 城市与减灾. 2013(04)
[9]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 曹俊兴. 科学. 2013(04)
[10]“4·20”芦山地震灾区师生心理援助经验及后续建议[J]. 曾宁波. 教育科学论坛. 2013(07)
博士论文
[1]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和区域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 邓砚.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1
[2]地震灾害时空分布与紧急救援响应研究[D]. 宁宝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0
[3]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 吴新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6
[4]当代国际救灾体系比较研究[D]. 游志斌.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对高寒山区地震应急过程中的问题研究[D]. 吴云芳.云南大学 2012
[2]中日地震应急救助体系比较研究[D]. 黄立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3]我国应对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应急响应研究[D]. 蔡俊.上海交通大学 2011
[4]中美两国政府应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机制的比较研究[D]. 徐丽姗.西南交通大学 2011
[5]中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 李宏仓.长安大学 2010
[6]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信息传播研究[D]. 杨晓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9
[7]中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比较研究[D]. 李晶.西北大学 2008
[8]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D]. 黄雁飞.上海交通大学 2007
[9]政府危机管理研究[D]. 王宝军.西北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6257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两次地震的可比性和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震应急机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及不足
2. 地震应急机制的概述
2.1 基本概念辨析
2.2 地震应急机制的构成
2.3 地震应急机制的理论工具
2.3.1 灾害管理理论
2.3.2 危机管理理论
2.3.3 风险社会理论
2.3.4 政府学理论
2.3.5 机制设计理论
2.4 我国地震应急机制的框架
2.4.1 我国地震应急体制
2.4.2 我国地震应急机制的框架
3. 汶川地震应急机制
3.1 汶川地震中的预防准备机制
3.1.1 应急法律和预案
3.1.2 房屋抗震避灾设计
3.1.3 应急宣传与教育
3.1.4 应急救援准备
3.2 汶川地震中的预测预警机制
3.3 汶川地震中的应急响应机制
3.4 汶川地震中的恢复重建机制
3.4.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3.4.2 财政税收政策
3.4.3 对口援助工程
3.4.4 地震损失补偿渠道
3.4.5 心理干预与辅导
3.5 汶川地震中的信息沟通机制
3.6 汶川地震中的社会动员机制
3.7 汶川地震应急流程的整合
4. 芦山地震应急机制
4.1 芦山地震中的预防准备机制
4.1.1 应急法律与预案
4.1.2 房屋的抗震避灾设计
4.1.3 应急宣传与教育
4.1.4 应急救援准备
4.2 芦山地震中的预测预警机制
4.3 芦山地震中的应急响应机制
4.4 芦山地震中的恢复重建机制
4.4.1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4.4.2 财政税收政策
4.4.3 地震损失补偿渠道
4.4.4 心理干预与辅导
4.5 芦山地震中的信息沟通机制
4.6 芦山地震中的社会动员机制
4.7 芦山地震应急流程的整合
5. 汶川芦山两地震应急机制的比较分析
5.1 从汶川到芦山地震应急机制的演进
5.1.1 中央政府适度“退后”
5.1.2 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5.1.3 信息沟通快速透明
5.1.4 应急救援效率提高
5.1.5 地震预警技术进步
5.2 从汶川到芦山地震应急机制的固化
5.2.1 地震应急机制的组织约束
5.2.2 地震应急机制的运行障碍
5.2.3 地震应急机制的政策缺失
6.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的经验借鉴
6.1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介绍
6.1.1 美国地震应急机制
6.1.2 日本地震应急机制
6.2 国外地震应急机制的启示
6.2.1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地震应急机制的保障
6.2.2 建构专门性的综合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6.2.3 健全社会动员机制
6.2.4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及商业保险的作用
7. 我国地震应急机制健全和完善的建议
7.1 地震应急机制的组织保障
7.2 地震应急机制的运行管理
7.2.1 应急管理的预警机制
7.2.2 应急管理的响应机制
7.2.3 应急管理的沟通机制
7.2.4 应急管理的合作机制
7.2.5 应急管理的补偿机制
7.2.6 应急管理的动员机制
7.3 地震应急机制的政策支持
7.3.1 应急管理的法律支持
7.3.2 应急管理的财税支持
7.3.3 应急管理的金融支持
7.3.4 应急管理的保险支持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汶川和芦山地震浅析四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减灾对策[J]. 吴微微. 震灾防御技术. 2013(04)
[2]震后芦山 社会管理新探索[J]. 李妍婕.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3(12)
[3]我国非政府组织作为的积极性分析——以芦山地震为例[J]. 耿质. 南方论刊. 2013(10)
[4]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J]. 吴建强. 青年与社会. 2013(10)
[5]灾后青少年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建——雅安地震后救援工作引发的思考[J]. 莫非.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09)
[6]“4·20”芦山地震灾区重建综合发展能力的构建[J]. 邓伟,刘颖,唐伟,谢芳婷. 山地学报. 2013(05)
[7]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媒体报道比较[J]. 纪楠. 青年记者. 2013(23)
[8]从芦山地震反思我国应急管理问题[J]. 谭毅. 城市与减灾. 2013(04)
[9]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 曹俊兴. 科学. 2013(04)
[10]“4·20”芦山地震灾区师生心理援助经验及后续建议[J]. 曾宁波. 教育科学论坛. 2013(07)
博士论文
[1]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和区域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 邓砚.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1
[2]地震灾害时空分布与紧急救援响应研究[D]. 宁宝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0
[3]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 吴新燕.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6
[4]当代国际救灾体系比较研究[D]. 游志斌.中共中央党校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对高寒山区地震应急过程中的问题研究[D]. 吴云芳.云南大学 2012
[2]中日地震应急救助体系比较研究[D]. 黄立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3]我国应对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应急响应研究[D]. 蔡俊.上海交通大学 2011
[4]中美两国政府应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机制的比较研究[D]. 徐丽姗.西南交通大学 2011
[5]中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 李宏仓.长安大学 2010
[6]美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信息传播研究[D]. 杨晓丽.华中师范大学 2009
[7]中美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比较研究[D]. 李晶.西北大学 2008
[8]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D]. 黄雁飞.上海交通大学 2007
[9]政府危机管理研究[D]. 王宝军.西北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06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0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