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加热特征及其对黄河源区汛期降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04 21:2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1961~2017年青藏高原春季表面感热和黄河源区汛期降水的时空变化和相应的环流场异常,并对二者的可能联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春季高原中东部表面感热年代际震荡明显。当春季高原感热异常偏强(弱)时,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异常偏强(弱),印度夏季风偏强(弱),对流层中层的"南冷北暖"温度梯度异常偏强(弱);黄河源区汛期降水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降水异常偏多(少)年,高原季风低压偏强(弱),经向水汽输送偏强(弱),新地岛南部的高度场偏低(高),亚洲区域极涡强度偏强(弱)。印度夏季风是春季高原表面感热与黄河源区汛期降水之间的联系纽带。 

【文章来源】:水文. 2020,40(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加热特征及其对黄河源区汛期降水的影响


春季高原(高于3 000m)表面感热通量的EOF分析(W/m2)

高原,地表,热通量,EOF分析


图1 春季高原(高于3 000m)表面感热通量的EOF分析(W/m2)图3 春季青藏高原中部表面感热通量强弱年感热、垂直运动和经向风的合成差值场(偏强减偏弱年)

高原,热通量,垂直运动,青藏高原


图2 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异常年600hPa位温异常(偏强年减偏弱年)整体而言,高原中部春季表面感热偏强年,对流层中层南冷北暖,高原“感热气泵”通过经向垂直环流将底层水汽向上输送,造成高原上空异常对流加热中心,热带海洋地区异常偏强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加强了南北半球水汽热量交换[25,28-2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西风急流关系研究[J]. 樊威伟,马伟强,郑艳,杨智敏.  高原气象. 2018(03)
[2]青藏高原感热气泵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机制[J]. 吴国雄,刘屹岷,何编,包庆,王子谦.  大气科学. 2018(03)
[3]春季青藏高原表面感热加热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印度夏季风爆发时间的影响[J]. 张盈盈,李忠贤,刘伯奇.  大气科学. 2015(06)
[4]西风角动量输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急流关系研究[J]. 杨玮,王盘兴,何金海,李丽平,成丽萍.  大气科学. 2014(02)
[5]一套格点化的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及与其它资料的对比[J]. 吴佳,高学杰.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6]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垂直结构特征及其与南亚夏季风的关系[J]. 谢磊,孙照渤,李忠贤,倪东鸿.  气象科学. 2013(01)
[7]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不同子区域隆升对亚洲夏季气候演变影响的数值模拟[J]. 张冉,姜大膀,刘晓东,田芝平.  科学通报. 2012(25)
[8]近3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大气热源变化趋势:观测与再分析资料对比[J]. 王美蓉,周顺武,段安民.  科学通报. 2012(Z1)
[9]春季亚洲中东部地表感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J]. 王林,刘鹏,林朝晖,秦正坤.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03)
[10]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J]. 周秀骥,赵平,陈军明,陈隆勋,李维亮.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11)



本文编号:3613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13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