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深层地下热水成因类型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证据 ——以关中盆地腹部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9 02:35
  开展关中盆地腹部深层地下热水起源成因的研究,事关地下热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事关国计民生,低碳环保,对于推动我国西部地下热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应用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结合关中盆地地质构造演化,对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深层地下热水的成因类型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尝试性提供了残存陆相沉积水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证据。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深层地下热水成因类型的差异会导致其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因此,不同构造单元地下热水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可反演地质历史时期深层地下热水的起源、成因及形成过程,进而划分不同的地下热水成因类型。依据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深层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类型、TDS、rNa/rCl、Cl/Br及SO42-×102/Cl等成因系数可以初步判定研究区热水成因类型;利用氢氧同位素漂移程度、氘剩余、3H及14C可区分和识别热水成因类型是现代溶滤水、古溶滤水或是残存陆相沉积水。14C可识别不同地质年代下地下热水的形成时间,将古地质环境下地下热水的滞留时间定量化。研究表明,研究区热水滞留时间在10ka2.9ka之间,部分热水>2.9ka,属于地质...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地形地貌
    2.3. 地热地质条件
        2.3.1. 主要构造体系及构造单元
        2.3.2. 研究区沉积相特征
        2.3.3. 地层岩性特征
第三章 热水成因类型的水文地球化学证据
    3.1. 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3.2. 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组分空间分布规律
        3.2.1. 水文地球化学常规组分的分布规律
        3.2.2. 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类型分布规律
            3.2.2.1. 横向变化
            3.2.2.2. 纵向变化
        3.2.3. 热水离子比值及其分布规律
第四章 热水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4.1. 氢氧同位素分析
        4.1.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4.1.2. 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4.1.3. 地下热水成因类型氢氧同位素证据
    4.2. 碳同位素
        4.2.1. 碳-14
        4.2.2. 碳-13
    4.3. 氚同位素
    4.4. 硫酸盐中硫氧同位素分析
        4.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4.4.2. 硫酸盐中的 δ~(34)S
            4.4.2.1. 关中盆地腹部地下热水硫酸盐的来源
            4.4.2.2. 指示形成环境
        4.4.3. 硫酸盐中 δ~(18)O
    4.5. 氦同素分析
        4.5.1. 氦同位素的基本特征及来源
        4.5.2.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4.5.3. 地下热水氦同位素补给来源
        4.5.4. 氦同位素的混合比例
            4.5.4.1. 研究区热水三元混合比例计算
            4.5.4.2. 二元混合比例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环境同位素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意义[J]. 马致远,余娟,李清,王心刚,李峰,穆跟胥,胡扬,贾旭兵,黎卫亮.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04)
[2]从He同位素组成探讨塔里木盆地与东部诸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成气机制[J]. 孙省利,郑建京,刘文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04)
[3]河西走廊盆地地下水的氦同位素指示[J]. 赵霞,陈建生,饶文波,董海洲,盛雪芬,苏治国,陈亮.  地质学报. 2007(04)
[4]环境同位素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补给及可更新性中的应用[J]. 马致远,侯光才.  工程勘察. 2005(05)
[5]西安地热田伴生富氦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及意义[J]. 薛华锋,朱兴国,王润三,张金功,王勇,卢进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6]应用EPM法确定地下岩溶水系统滞留时间及储水系数[J]. 马致远.  工程勘察. 2003(06)
[7]沉积盆地中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孙向阳,刘方槐.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04)
[8]塔中古生界油田水的成因和混合的证据[J]. 蔡春芳.  地球化学. 2000(05)
[9]地下水补给、循环和混合作用的氦同位素证据─—以石羊河、黑河流域为例[J]. 史基安,王先彬,王琪,赵兴东,李春园,孙明良.  沉积学报. 1999(S1)
[10]西安─咸阳地热田异常地层压力初步研究[J]. 王润三,薛华峰,王凤林,任战利,朱兴国,周鼎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博士论文
[1]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D]. 马瑞.中国地质大学 2007
[2]氦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地质应用研究[D]. 李延河.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0

硕士论文
[1]秦岭北缘断裂带深部流体特征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 汪万红.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08
[2]鄂尔多斯盆地南区洛河组地下水演化水文地球化学模拟[D]. 曹德福.长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2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32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