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长江流域夏季径流

发布时间:2022-03-09 12:38
  长江流域是人口稠密,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洪涝干旱灾害频发地区。对夏季长江径流进行长期预测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收集了1950-2016年长江流域实测的站点流量资料,用以研究该流域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流量变化对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的响应呈现出显著差异。长江上游地区在ENSO发展年的夏季易发生旱涝灾害,而中下游地区流量的变化与ENSO衰减位相密切相关。合成分析的结果表明:当ENSO处于不同位相时,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后简称西太副高)的西侧边界的位置存在显著差异。在中部型La Ni?a发展年的夏季,西太副高显著增强,其西边界西伸到长江上游,异常多的水汽汇聚在上游地区,有利于上游降水增多进而导致上游流量增加,El Ni?o发展年夏季情况趋于相反;在El Ni?o衰减年夏季,西太副高西边界东退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利于该地区降水增多进而使得流量增加,在La Ni?a衰减年夏季情况趋于相反。为了预测长江流域的夏季径流,我们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artial-least square ... 

【文章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长江流域流量变化与ENSO循环的联系
        1.1.2 长江流域流量变化与东亚夏季风(EASM)的联系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现有的流量预报模型
        1.2.2 基于物理-经验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E PLS)模型
    1.3 问题的提出及创新点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资料及方法
    2.1 资料
    2.2 研究区域概况
    2.3 技术路线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
        2.3.2 PE PLS方法建模原理及步骤
        2.3.3 相关分析及其检验方法
        2.3.4 合成分析及其差值检验方法
        2.3.5 整层水汽通量的计算
第三章 ENSO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流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3.1 长江汛期径流的基本变化特征
    3.2 ENSO循环和长江流量的关系
    3.3 可能的物理机制
        3.3.1 ENSO事件的挑选
        3.3.2 大气环流响应
    3.4 本章小结及讨论
第四章 长江夏季径流预测模型
    4.1 长江径流指数(YRI)的定义
    4.2 PE PLS模型训练
        4.2.1 物理预测因子
        4.2.2 汛期之前的冬季海温模态
    4.3 PE PLS模型构建
        4.3.1 建模过程
        4.3.2 模型预测效果与性能评估
    4.4 本章小结及讨论
        4.4.1 YRI和 EASM的关系
        4.4.2 2019 年汛期长江径流的预测
        4.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与展望
        5.2.1 夏季北极海冰年际变化的预测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期水汽输送过程的诊断分析[J]. 江志红,浦建,杨浩,任伟.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3)
[2]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East China and associated moisture transport pathways[J]. ZHAO Yang,XU XiangDe,ZHAO TianLiang,XU HongXiong,MAO Fei,SUN Han,WANG YuHo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6(09)
[3]基于Budyko假设预测长江流域未来径流量变化[J]. 郭生练,郭家力,侯雨坤,熊立华,洪兴骏.  水科学进展. 2015(02)
[4]基于干旱过程模拟的旱情综合评估方法应用研究[J]. 许继军,潘登.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10)
[5]两类La Nia季节演变过程的海气耦合特征对比[J]. 王磊,张文君,祁莉,何金海.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01)
[6]南亚高压对川渝地区盛夏极端旱涝的影响分析[J]. 陈永仁,李跃清,齐冬梅.  热带气象学报. 2012(06)
[7]IPCC AR4气候情景下长江流域径流预测[J]. 鞠琴,郝振纯,余钟波,徐海卿,江微娟,郝洁.  水科学进展. 2011(04)
[8]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J]. 马建华.  人民长江. 2010(24)
[9]趋势预测法在长江下游干流径流量演变趋势分析中的应用[J]. 戴凤君,朱晓敏.  水文. 2010(05)
[10]Seasonal Prediction of 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Annual Modes with the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AP LASG[J]. 吴志伟,李建平.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9(04)

硕士论文
[1]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在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 蒋国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45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45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e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