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研究 ——以汶川地震为例
发布时间:2022-05-03 03:1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5.12汶川、青海玉树、4.20雅安芦山等地震灾害,造成了极大的人员、财产损失。地震发生时,救援及时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所带来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如何在地震发生之后,有效实施地震救援是最大限度抢救生命财产的核心。其中,救援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救援的效果。论文以提升地震救援项目应急救援能力为目的,以汶川地震救援项目为主要对象,应用定量研究方法,评价了汶川地震救援项目应急救援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了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相关理论,接着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救援项目管理现状,找出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构建了地震救援监测预警能力、地震救援生命救援能力、地震救援指挥协调能力、地震救援资源保障能力等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数据预处理和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设定,构建了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数学模型;同时,将此模型运用于汶川地震救援能力评价,证明汶川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整体偏低。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的对策建议,包括做好地震灾害情报收集、分析、评估,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对策计划,做好...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理论概述
2.1 地震灾害的基本概念
2.1.1 地震灾害的定义
2.1.2 地震灾害的特点
2.2 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的概念
2.2.1 救援项目的定义
2.2.2 救援项目范围管理
2.2.3 救援项目启动
2.3 地震救援项目的特点
2.4 救援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及管理过程
第3章 目前我国地震救援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管理的现状
3.1.1 政府是救援的指挥和指导机构
3.1.2 军队是救援的主体力量
3.1.3 企业参与是主要力量
3.1.4 志愿者是有效力量
3.1.5 媒体宣传是引导力量
3.1.6 国家地震救援应急体系的管理日趋标准化、国际化
3.2 我国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被动救援现象严重
3.2.2 应急救援力量分散
3.2.3 指挥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3.2.4 信息化及技术装备配置落后
第4章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原则
4.1.1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4.1.2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的筛选
4.2.1 地震救援监测预警能力指标
4.2.2 地震救援生命救援能力指标
4.2.3 地震救援指挥协调能力指标
4.2.4 地震救援资源保障能力指标
4.3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4.4 构建地震救援能力指标体系
第5章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方法选择及模型构建
5.1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方法简介及选择
5.1.1 评价方法简介
5.1.2 评价方法选择
5.2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数据预处理
5.2.1 评价指标类型归一化处理
5.2.2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5.3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设定
5.4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数学模型构建
5.4.1 监测预警、生命救援、指挥协调、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数学模型
5.4.2 地震救援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第6章 汶川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
6.1 数据的提取与预处理
6.2 指标数据权重的确定
6.3 评价模型的应用
6.4 评价结果分析
第7章 提高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的对策建议
7.1 做好地震灾害情报收集、分析、评估
7.2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对策计划
7.3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后勤物资保障
7.4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医疗保障
7.5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通信保障
7.6 做好地震应急救援项目救援过程中的项目控制
7.6.1 做好地震救援项目的跟踪控制
7.6.2 做好地震救援项目质量控制
7.7 配套措施
7.7.1 地震应急救援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具有坚实的法律保障
7.7.2 国家要大幅度地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
7.7.3 落实地震应急救援预案设置,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7.7.4 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7.7.5 确引导和管控媒体宣传
7.7.6 重视和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650514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理论概述
2.1 地震灾害的基本概念
2.1.1 地震灾害的定义
2.1.2 地震灾害的特点
2.2 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的概念
2.2.1 救援项目的定义
2.2.2 救援项目范围管理
2.2.3 救援项目启动
2.3 地震救援项目的特点
2.4 救援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及管理过程
第3章 目前我国地震救援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3.1 我国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管理的现状
3.1.1 政府是救援的指挥和指导机构
3.1.2 军队是救援的主体力量
3.1.3 企业参与是主要力量
3.1.4 志愿者是有效力量
3.1.5 媒体宣传是引导力量
3.1.6 国家地震救援应急体系的管理日趋标准化、国际化
3.2 我国地震灾害救援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被动救援现象严重
3.2.2 应急救援力量分散
3.2.3 指挥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3.2.4 信息化及技术装备配置落后
第4章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原则
4.1.1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4.1.2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指标的筛选
4.2.1 地震救援监测预警能力指标
4.2.2 地震救援生命救援能力指标
4.2.3 地震救援指挥协调能力指标
4.2.4 地震救援资源保障能力指标
4.3 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4.4 构建地震救援能力指标体系
第5章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方法选择及模型构建
5.1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方法简介及选择
5.1.1 评价方法简介
5.1.2 评价方法选择
5.2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数据预处理
5.2.1 评价指标类型归一化处理
5.2.2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5.3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设定
5.4 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数学模型构建
5.4.1 监测预警、生命救援、指挥协调、资源保障能力评价数学模型
5.4.2 地震救援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第6章 汶川地震救援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
6.1 数据的提取与预处理
6.2 指标数据权重的确定
6.3 评价模型的应用
6.4 评价结果分析
第7章 提高我国地震救援项目救援能力的对策建议
7.1 做好地震灾害情报收集、分析、评估
7.2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对策计划
7.3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后勤物资保障
7.4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医疗保障
7.5 做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通信保障
7.6 做好地震应急救援项目救援过程中的项目控制
7.6.1 做好地震救援项目的跟踪控制
7.6.2 做好地震救援项目质量控制
7.7 配套措施
7.7.1 地震应急救援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具有坚实的法律保障
7.7.2 国家要大幅度地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
7.7.3 落实地震应急救援预案设置,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7.7.4 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部
7.7.5 确引导和管控媒体宣传
7.7.6 重视和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650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5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