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震源信号低频恢复和拓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9 20:15
地震信号中的低频分量对于深部目标体的成像和地震反演尤为重要。尽管,随着可控震源技术的发展,可控震源数据的低频分量已经得到拓展,但是在噪音压制过程中很难有效地保留。本文提出一种联合外差和经验模态分解的方法来补偿可控震源的低频分量。考虑到可控震源信号是非线性和时变的,原始的信号在外差之前需要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本征值函数。然后,将每一个本征值函数外差到理想的频段。最终将所有外差后的本征值相加就得到了低频补偿后的数据。尽管向低频段的外差降低了视分辨率,但是外差前后信号的包络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时外差通过降低旁瓣的能量提高了子波的清晰度。合成的数据和实际可控震源资料的应用都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控震源研究现状
1.2.2 低频信号恢复和拓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地震数据的低频响应
2.1 可控震源信号
2.2 地质概况
2.3 正演模拟
2.3.1 速度模型建立
2.3.2 声波正演
2.3.3 弹性波正演
2.4 可控震源信号频带特征研究
2.4.1 相对带宽和绝对带宽对子波清晰度的影响
2.4.2 带宽和中心频率对子波形态的影响
2.5 低频的缺失对地震记录的影响
2.5.1 低频缺失对子波的影响
2.5.2 低频缺失对地震道的影响
2.5.3 低频缺失对地震剖面的影响
第3章 现有低频补偿方法的实现与分析
3.1 激发条件对低频信号的影响
3.2 接收条件对低频信号的影响
3.3 现有低频拓展的方法
3.3.1 用自回归(AR)方法预测低频
3.3.2 基于反褶积的低频拓展方法
3.3.3 利用压缩感知和稀疏反演的低频拓展方法
3.3.4 利用信号的包络恢复低频
3.3.5 外推插值预测低频
第4章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外差技术的低频补偿和拓展方法
4.1 外差的原理
4.2 波型分解在实际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4.3 经验模态分解的原理
第5章 实际数据应用
5.1 原始数据分析
5.2 处理流程的建立
5.3 原始数据的处理
5.3.1 去除声波
5.3.2 去除面波
5.3.3 调整叠加速度二次叠加
5.4 数据低频拓展处理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发表文章
2、参与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低频信息缺失特征分析及拓频方法研究(英文)[J]. 张军华,张彬彬,张在金,梁鸿贤,葛大明. Applied Geophysics. 2015(02)
[2]基于压缩感知和稀疏反演的地震数据低频补偿[J]. 韩立国,张莹,韩利,余青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S3)
[3]陆地可控震源发展综述[J]. 佟训乾,林君,姜弢,孙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5)
[4]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提高老爷庙油田地震资料分辨率[J]. 路鹏飞,郭爱华,赵宝银,翟瑞国,王童奎,邢文军,李玉存,李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2)
[5]可控震源线性扫描信号仿真分析[J]. 沈媛媛,郑恭明. 物探装备. 2011(04)
[6]低频地震勘探与低频可控震源[J]. 陶知非,赵永林,马磊. 物探装备. 2011(02)
[7]可控震源激发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效果[J]. 陈强,柳旭茏,陈凯.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6)
[8]低频信号在膏盐覆盖区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 段曾宁,葛汉清.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04)
[9]自相关法和Burg法在AR模型功率谱估计中的仿真研究[J]. 姚文俊.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7(10)
[10]递进回归—自回归预测方法[J]. 傅惠民,王治华. 机械强度. 2006(06)
硕士论文
[1]低频建模技术研究及其在AVO反演中的应用[D]. 刘炳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本文编号:3657745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控震源研究现状
1.2.2 低频信号恢复和拓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地震数据的低频响应
2.1 可控震源信号
2.2 地质概况
2.3 正演模拟
2.3.1 速度模型建立
2.3.2 声波正演
2.3.3 弹性波正演
2.4 可控震源信号频带特征研究
2.4.1 相对带宽和绝对带宽对子波清晰度的影响
2.4.2 带宽和中心频率对子波形态的影响
2.5 低频的缺失对地震记录的影响
2.5.1 低频缺失对子波的影响
2.5.2 低频缺失对地震道的影响
2.5.3 低频缺失对地震剖面的影响
第3章 现有低频补偿方法的实现与分析
3.1 激发条件对低频信号的影响
3.2 接收条件对低频信号的影响
3.3 现有低频拓展的方法
3.3.1 用自回归(AR)方法预测低频
3.3.2 基于反褶积的低频拓展方法
3.3.3 利用压缩感知和稀疏反演的低频拓展方法
3.3.4 利用信号的包络恢复低频
3.3.5 外推插值预测低频
第4章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外差技术的低频补偿和拓展方法
4.1 外差的原理
4.2 波型分解在实际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4.3 经验模态分解的原理
第5章 实际数据应用
5.1 原始数据分析
5.2 处理流程的建立
5.3 原始数据的处理
5.3.1 去除声波
5.3.2 去除面波
5.3.3 调整叠加速度二次叠加
5.4 数据低频拓展处理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发表文章
2、参与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低频信息缺失特征分析及拓频方法研究(英文)[J]. 张军华,张彬彬,张在金,梁鸿贤,葛大明. Applied Geophysics. 2015(02)
[2]基于压缩感知和稀疏反演的地震数据低频补偿[J]. 韩立国,张莹,韩利,余青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S3)
[3]陆地可控震源发展综述[J]. 佟训乾,林君,姜弢,孙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5)
[4]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提高老爷庙油田地震资料分辨率[J]. 路鹏飞,郭爱华,赵宝银,翟瑞国,王童奎,邢文军,李玉存,李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2)
[5]可控震源线性扫描信号仿真分析[J]. 沈媛媛,郑恭明. 物探装备. 2011(04)
[6]低频地震勘探与低频可控震源[J]. 陶知非,赵永林,马磊. 物探装备. 2011(02)
[7]可控震源激发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效果[J]. 陈强,柳旭茏,陈凯.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6)
[8]低频信号在膏盐覆盖区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 段曾宁,葛汉清.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9(04)
[9]自相关法和Burg法在AR模型功率谱估计中的仿真研究[J]. 姚文俊.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07(10)
[10]递进回归—自回归预测方法[J]. 傅惠民,王治华. 机械强度. 2006(06)
硕士论文
[1]低频建模技术研究及其在AVO反演中的应用[D]. 刘炳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本文编号:3657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57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