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和常规观测系统的河道成像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15 16:01
煤矿顶板砂岩水害严重影响着煤矿安全生产,河道砂体的有效识别对煤矿防治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地震数据识别河道是有效途径之一,但河道砂不是煤矿勘探的目的层,研究程度低,并且在地震数据成像中河道是一种线状、孤立的地质异常体,常被忽略,因此,在煤炭地震勘探中该项技术不够成熟。以淮北地区某矿的高密度地震数据在含煤地层上覆新近系中发现的河道为基础,在抽取8条线变换为常规观测系统后,以不同偏移距和方位角等观测系统参数为对象,对常规观测系统和高密度观测系统在剖面和平面图中的河道成像质量进行讨论。结果表明:0.8倍河道埋深的最大偏移距和全方位方位角情况下对河道成像较为有利,高密度较常规观测系统对河道成像较好,特别是振幅类属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勘探区概况
1.1 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1.2 河道识别
2 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河道成像对比
2.1 采集情况和观测系统抽取
2.2 观测系统参数对比
3 常规束状和高密度观测系统对比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J]. 杨春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2]南堡地区浅层河道砂体的识别[J]. 郝杰,吴鑫,孙明,张国栋,李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S1)
[3]胜利油田高密度地震探索与实践[J]. 尚新民,芮拥军,石林光,崔庆辉.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4)
[4]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淮北矿区的应用[J]. 王琦.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S1)
[5]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AVO预测技术[J]. 郎玉泉,陈同俊,马丽,马国栋.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3)
[6]地震属性技术在湖底河道砂体刻画中的应用[J]. 安鹏,于志龙,党虎强,刘专,尹晓贺,史亚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S2)
[7]辽河青龙台地区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J]. 李明生,李雅楠,董文波.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1)
[8]分流河道砂体地球物理刻画方法研究——以G油田扶余油层为例[J]. 胡慧婷,刘铁,李洪霞,李占东.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6)
[9]高密度全数字检波器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J]. 金丹,程建远,张宪旭,王保利. 中国煤炭地质. 2015(03)
[10]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精细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 赵立明,崔若飞.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本文编号:3662375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勘探区概况
1.1 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1.2 河道识别
2 不同观测系统参数对河道成像对比
2.1 采集情况和观测系统抽取
2.2 观测系统参数对比
3 常规束状和高密度观测系统对比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震沉积学的窄小型河道砂体精细刻画[J]. 杨春生.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2]南堡地区浅层河道砂体的识别[J]. 郝杰,吴鑫,孙明,张国栋,李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S1)
[3]胜利油田高密度地震探索与实践[J]. 尚新民,芮拥军,石林光,崔庆辉.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4)
[4]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淮北矿区的应用[J]. 王琦.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S1)
[5]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AVO预测技术[J]. 郎玉泉,陈同俊,马丽,马国栋.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3)
[6]地震属性技术在湖底河道砂体刻画中的应用[J]. 安鹏,于志龙,党虎强,刘专,尹晓贺,史亚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S2)
[7]辽河青龙台地区高密度全数字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及效果[J]. 李明生,李雅楠,董文波.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1)
[8]分流河道砂体地球物理刻画方法研究——以G油田扶余油层为例[J]. 胡慧婷,刘铁,李洪霞,李占东.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6)
[9]高密度全数字检波器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研究[J]. 金丹,程建远,张宪旭,王保利. 中国煤炭地质. 2015(03)
[10]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田精细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 赵立明,崔若飞.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5)
本文编号:3662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6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