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芦山地震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0 18:25
  抗震设计中,通常要求结构必须满足地震动水平分量和竖向分量的荷载要求,在考虑了重力作用的情况下,往往忽视了一般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在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只有在高烈度区或近场的大跨结构、悬臂结构和高耸结构才考虑竖向地震动的作用,并根据经验取水平分量的1/2~2/3。近年来,随着强震记录的不断丰富和各类特种结构的大量出现,竖向地震作用的研究受到了工程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利用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的主余震共171组强震记录资料,对竖向地震动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研究工作:1.总结了竖向地震作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归纳了国内外各类抗震规范关于竖向地震作用的有关规定。分析和评述了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对结构抗震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收集整理了芦山地震的强震资料。本文收集了芦山地震在四川省4个基岩台和41个非基岩台的36组主震记录和135组余震记录。分析了强震台站所在位置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台站场址场地资料。对171组强震资料进行了分组整理和分析,对获取强震记录的台站场地进行了分类。3.统计了竖向地震动与水平向地震动的关系。本文从强震记录中提...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竖向地震作用研究综述
    2.1 竖向地震作用和竖向反应谱
        2.1.1 竖向地震作用的震害
        2.1.2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
        2.1.3 竖向反应谱的相关概念
    2.2 规范中关于竖向反应谱的规定
        2.2.1 中国规范中关于竖向反应谱的规定
        2.2.2 外国规范中关于竖向反应谱的规定
    2.3 竖向反应谱研究现状
        2.3.1 竖向反应谱早期研究成果
        2.3.2 竖向反应谱近期研究成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芦山地震强震记录
    3.1 芦山地震概况和发震断层
        3.1.1 芦山地震概况
        3.1.2 芦山地震发震断层
    3.2 强震动观测
        3.2.1 国家强震动台网简介
        3.2.2 台站布置和观测仪器
    3.3 强震动记录
        3.3.1 选取记录的原则
        3.3.2 主余震分布情况
        3.3.3 强震台址场地条件
        3.3.4 强震数据分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竖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统计分析
    4.1 峰值加速度基础数据
    4.2 峰值比的统计分析
        4.2.1 主震和余震的峰值比统计分析
        4.2.2 不同场地的峰值比统计分析
        4.2.3 不同震中距的峰值比统计分析
    4.3 谱比的统计分析
        4.3.1 主震和余震的谱比统计分析
        4.3.2 不同场地的谱比统计分析
        4.3.3 不同震中距的谱比统计分析
        4.3.4 主震近场上下盘的谱比统计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
    5.1 反应谱标定的示例和标定结果
    5.2 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5.2.1 竖向反应谱平台值的统计分析
        5.2.2 竖向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
        5.2.3 竖向反应谱衰减指数的统计分析
    5.3 不同震中距的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5.3.1 二类场地不同震中距的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5.3.2 主震近场上下盘的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芦山地震主震36组三分量时程记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竖向地震动特性的统计分析[J]. 齐娟,罗开海,杨小卫.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S1)
[2]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强地面运动三要素特征分析[J]. 任叶飞,温瑞智,周宝峰,黄旭涛.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3]芦山7.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其震害相关性[J]. 温瑞智,任叶飞,黄旭涛,卢滔,齐文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04)
[4]四川芦山地震区域构造环境与构造应力场特征[J]. 张红艳,谢富仁,崔效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3(02)
[5]“4·20”芦山7.0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活动特征与趋势[J]. 崔鹏,陈晓清,张建强,杨宗佶,游勇,范建容,苏凤环,孔应德,朱兴华.  山地学报. 2013(03)
[6]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J]. 刘杰,易桂喜,张致伟,官致君,阮祥,龙锋,杜方.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7]汶川地震竖向地震动特征初步分析[J]. 韩建平,周伟.  工程力学. 2012(12)
[8]最小二乘法分段拟合标定反应谱方法[J]. 郭晓云,薄景山,巴文辉,田启文,李平.  世界地震工程. 2012(03)
[9]基于V/H的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研究[J]. 高杰,闫帅平,陈振,田琪凌,冯程程.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1(04)
[10]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标定方法[J]. 郭晓云,薄景山,张宇东,孙有为,李平.  世界地震工程. 2011(01)

博士论文
[1]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 郭晓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1
[2]地震动强度及其特征分析[D]. 王玉石.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0
[3]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维隔震系统研究[D]. 孟庆利.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5
[4]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的规定[D]. 耿淑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芦山地震近场地震动特征[D]. 黄旭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4
[2]抗震设计规范中竖向地震作用规定的研究[D]. 王金元.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3]汶川地震近断层效应研究[D]. 赵金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3
[4]汶川地震地震动衰减特性分析[D]. 刘浪.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0
[5]龙门山中段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探讨[D]. 郭兵.成都理工大学 2009
[6]竖向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马莉.同济大学 2006
[7]竖向地震动特征分析[D]. 林淋.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5



本文编号:3664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64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9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