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5 19:41
电离层对地磁暴的响应随太阳活动、季节、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十分复杂,对电离层扰动的预报仍然是当前空间天气中一个还未解决的难题。本文着重于将引起地磁暴的不同的行星际条件(共转相互作用区CIR和日冕物质抛射CME)区分,分别分析这两种行星际源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特征的异同。并利用理论模式模拟的结果进行事例分析,探讨引起电离层扰动的物理原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日本地区GPS-TEC格点(131oE,35oN)数据,分析了中低纬地区2001~2009年间109个CIR事件、45个CME事件引起的地磁扰动期间电离层的响应。结果表明,电离层暴的类型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变化,CIR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正负双相暴多发生在太阳活动下降年,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负正双相暴多发生在低年;CME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和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CIR和CME引发的不同类型的电离层暴的季节性差异不大,在夏季多发生正负双相暴。电离层暴发生时间相对于地磁暴的时延大部分在-6~6h之间,但CIR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范围更广,在-24~12h之间,而CME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主要在-6~6h之间。中低纬...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本背景知识
2.1 电离层理论
2.1.1 电离层分层结构
2.1.2 电离层中的基本过程
(一) 光化学过程
(二) 输运过程
2.1.3 电离层暴
2.2 地磁暴
2.2.1 地磁活动指数
2.2.2 地磁暴种类
第三章 中低纬地区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3.1 数据与分析方法
3.1.1 地磁数据
3.1.2 电离层数据
3.2 结果分析
3.2.1 电离层暴类型随年份、季节的分布
3.2.2 电离层暴的延迟
3.2.3 电离层暴类型与地磁暴强度之间的关系
3.2.4 电离层暴的持续时间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美中高纬地区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4.1 数据与分析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电离层暴类型随年份、季节的分布
4.2.2 电离层暴的延迟
4.2.3 电离层暴类型与地磁暴强度之间的关系
4.2.4 电离层暴的持续时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2005年 04 月03日CIR事件电离层暴模拟和实测分析
5.1 卫星数据与模式
5.1.1 Madrigal数据库
5.1.2 TIEGCM模式
5.2 结果分析
5.2.1 行星际条件和地磁环境
5.2.2 实测TEC与TIEGCM模式TEC的全球分布
5.2.3 全球TEC模式结果
5.2.4 单点台站TEC模式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J]. 邓忠新,刘瑞源,甄卫民,刘钝,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7)
[2]东亚扇区中低纬地区电离层暴的统计分析[J]. 高琴,刘立波,赵必强,万卫星,张满莲,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3)
[3]地磁扰动期间日本Kokubunji站电离层的扰动特征分析[J]. 占亮,刘立波,万卫星,赵必强. 空间科学学报. 2007(05)
[4]武昌地区急始型磁暴期间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变化[J]. 李利斌,吴振华,王炳康. 空间科学学报. 1996(02)
[5]不同类型磁暴和中低纬电离层暴的关系[J].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郑红. 地球物理学报. 1995(05)
硕士论文
[1]中低纬电离层异常扰动统计分析[D]. 李春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91915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本背景知识
2.1 电离层理论
2.1.1 电离层分层结构
2.1.2 电离层中的基本过程
(一) 光化学过程
(二) 输运过程
2.1.3 电离层暴
2.2 地磁暴
2.2.1 地磁活动指数
2.2.2 地磁暴种类
第三章 中低纬地区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3.1 数据与分析方法
3.1.1 地磁数据
3.1.2 电离层数据
3.2 结果分析
3.2.1 电离层暴类型随年份、季节的分布
3.2.2 电离层暴的延迟
3.2.3 电离层暴类型与地磁暴强度之间的关系
3.2.4 电离层暴的持续时间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美中高纬地区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4.1 数据与分析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电离层暴类型随年份、季节的分布
4.2.2 电离层暴的延迟
4.2.3 电离层暴类型与地磁暴强度之间的关系
4.2.4 电离层暴的持续时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2005年 04 月03日CIR事件电离层暴模拟和实测分析
5.1 卫星数据与模式
5.1.1 Madrigal数据库
5.1.2 TIEGCM模式
5.2 结果分析
5.2.1 行星际条件和地磁环境
5.2.2 实测TEC与TIEGCM模式TEC的全球分布
5.2.3 全球TEC模式结果
5.2.4 单点台站TEC模式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地区电离层TEC暴扰动研究[J]. 邓忠新,刘瑞源,甄卫民,刘钝,武业文.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7)
[2]东亚扇区中低纬地区电离层暴的统计分析[J]. 高琴,刘立波,赵必强,万卫星,张满莲,宁百齐.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3)
[3]地磁扰动期间日本Kokubunji站电离层的扰动特征分析[J]. 占亮,刘立波,万卫星,赵必强. 空间科学学报. 2007(05)
[4]武昌地区急始型磁暴期间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变化[J]. 李利斌,吴振华,王炳康. 空间科学学报. 1996(02)
[5]不同类型磁暴和中低纬电离层暴的关系[J]. 张奇伟,郭兼善,章公亮,郑红. 地球物理学报. 1995(05)
硕士论文
[1]中低纬电离层异常扰动统计分析[D]. 李春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91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9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