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结构三维建模与重力反演

发布时间:2022-11-06 19:05
  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变形样式复杂,分析并生成三维岩石圈结构是理解活跃动力系地壳形变和地震动力学机制的前提。许多学者对该区域进行了地球物理研究,累积了丰富的深部构造二维剖面。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对地质体的直观表达,也是实现地质信息科学管理和共享的途径。本论文总结前人关于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探测成果,建立了该地区的三维地质构造模型,主要成果包括:(1)总结梳理了Geomodeller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及正反演结合修正模型的完整流程。(2)使用小波分析和WORMS算法等方式研究重力场与断层性质的关系,初步给定断层性质判断的重力异常标识。将其用于龙门山地区,验证了龙门山三个主断裂带在深部合而为一,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吻合。(3)对龙门山现有深部构造剖面的主要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挑选出部分地震测深剖面作为建模数据源,构建了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二维剖面数据库,并建立了相应的面模型,由面模型构建了龙门山地壳结构三维模型,并通过重力资料反演修正了模型,实现了龙门山地壳结构三维可视化。(4)模型显示,莫霍面埋深范围在40~66km之间,龙门山断裂带分界作用明显,呈现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变化趋势;下地壳西北厚、东南薄,...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文章安排
第二章 龙门山区域构造背景
    2.1 龙门山地区地球物理性质
    2.2 龙门山断裂带
    2.3 龙门山区域地壳及上地幔
第三章 断层重力异常解译标识
    3.1 理想模型实验设计
    3.2 重力场小波分解
    3.3 WORMS算法判断断层性质
第四章 建模数据及相关理论
    4.1 建模相关数据
    4.2 方法说明及软件操作
第五章 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模型
    5.1 模型及正演
    5.2 模型反演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电性结构特征[J]. 徐玳笠,唐宝山,魏文博.  物探与化探. 2019(01)
[2]印支期龙门山断裂带的逆冲—推覆构造和沉积响应[J]. 郑勇,李海兵,王焕,张蕾,李成龙.  地质论评. 2018(01)
[3]龙门山南段芦山震区浅层沉积与构造变形——对深部发震构造的约束[J]. 鲁人齐,徐锡伟,何登发,刘波,谭锡斌,张学丰,李英强,王振南.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4]重磁处理及反演软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J]. 陈靖,王万银.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3)
[5]阿坝—遂宁宽角地震剖面重建藏东缘龙门山地区地壳速度结构[J]. 张新彦,高锐,白志明,徐涛,李秋生.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6)
[6]从反射地震剖面中认识芦山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和构造[J]. 冯杨洋,于常青,范柱国,宋丽蓉,梁姗姗,何俊杰,梅中锋.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9)
[7]基于重磁场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地质构造信息识别与提取——以铜陵矿集区为例[J]. 严加永,吕庆田,陈明春,邓震,祁光,张昆,刘振东,汪杰,刘彦.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2)
[8]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J]. 李青元,贾慧玲,王宝龙,董前林,宋博辇,魏新永.  中国煤炭地质. 2015(11)
[9]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J]. 王夫运,赵成彬,酆少英,姬计法,田晓峰,魏学强,李怡青,李吉昌,花鑫升.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9)
[10]金川—芦山—犍为剖面重力异常和地壳密度结构特征[J]. 杨光亮,申重阳,吴桂桔,谈洪波,石磊,汪健,张品,王嘉沛.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7)

硕士论文
[1]重磁异常正演频率域方法技术研究[D]. 王文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龙门山中段深部构造研究[D]. 李佳欣.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6
[3]龙门山断裂带深部结构与地震特征分析[D]. 冯杨洋.昆明理工大学 2016
[4]龙门山北段三堆地区构造研究与三维建模[D]. 邓佳良.成都理工大学 2014
[5]利用接收函数反演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深部结构[D]. 王成.成都理工大学 2012
[6]利用被动源地震剖面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深部结构[D]. 宋文杰.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704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704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7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